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二) 相关学科及理论基础 | 第17页 |
六、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焉耆回族自治县基本发展概况 | 第19-25页 |
一、焉耆回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 第19-22页 |
(一)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二)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 第19页 |
(三) 人口及民族 | 第19-20页 |
(四) 自然资源 | 第20-21页 |
(五) 社会文化事业 | 第21-22页 |
二、焉耆回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一) 1949-1983年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格局 | 第22页 |
(二) 1984年-至今——特色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 第22-23页 |
(三) 今后农业发展方面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历史沿革 | 第25-38页 |
一、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轨迹的历史回顾 | 第25-27页 |
(一) 焉耆回族发展历史轨迹 | 第25-26页 |
(二) 焉耆回族农民经济性的历史表现(1949年建国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 | 第26-27页 |
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特点 | 第27-37页 |
(一) 劳动组织行为特点 | 第28-29页 |
(二) 农户投资行为的特点 | 第29-31页 |
(三) 收入分配与消费行为特点 | 第31-33页 |
(四) 种植选择行为特点 | 第33-35页 |
(五) 技术应用行为特点 | 第35页 |
(六) 兼业行为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三、焉青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目标取向分析 | 第37-38页 |
(一) 传统经济社会:农民以代价最小化而求得生存为基本目标 | 第37页 |
(二) 商品经济社会:农民以商品化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建国以来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8-43页 |
一、一般性因素 | 第38-39页 |
(一) 文化教育程度对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 制度变革对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 第39页 |
二、地域性因素 | 第39-40页 |
三、民族性因素 | 第40-43页 |
(一) 传统文化对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 第41页 |
(二) 伊斯兰教对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分析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的启示与建议 | 第43-47页 |
一、政府宏观调整,促进焉耆地区民族经济发展 | 第43-44页 |
二、结合焉耆实际,正确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 第44-45页 |
三、发挥民族优势,提升民族经济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回族农民的适应能力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