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 ·第四纪冰期对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 第8页 |
| ·亲缘地理学的概念 | 第8-9页 |
| ·亲缘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 第9-10页 |
| ·溯祖理论 | 第9页 |
| ·遗传漂变和奠基者效应 | 第9-10页 |
| ·冰期避难所和间冰期扩张 | 第10页 |
| ·群体遗传学和遗传结构 | 第10-12页 |
| ·群体遗传学 | 第10-11页 |
| ·群体遗传结构 | 第11-12页 |
|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2-15页 |
| ·等位酶标记 | 第12页 |
| ·DNA 分子标记 | 第12-14页 |
| ·DNA 测序技术 | 第14-15页 |
| ·亲缘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白桦的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白桦的生物学特征 | 第16页 |
| ·白桦的地理分布 | 第16-17页 |
| ·白桦的用途 | 第17页 |
| ·白桦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 ·主要的实验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21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基于 cpDNA 序列和核基因的白桦亲缘地理和遗传结构研究 | 第23-29页 |
| ·cpDNA 引物的筛选 | 第23-24页 |
| ·单拷贝核基因对白桦的亲缘地理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24-26页 |
| ·单拷贝核基因引物的筛选 | 第24页 |
| ·PCR 的群体扩增 | 第24页 |
| ·PCR 的克隆测序 | 第24-25页 |
| ·序列分析 | 第25-26页 |
| ·SSR 分子标记对白桦的亲缘地理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26-29页 |
| ·SSR 引物的获得 | 第26-27页 |
| ·PCR 的群体扩增 | 第27页 |
| ·毛细管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 ·单拷贝核基因的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0页 |
| ·中性检验 | 第30页 |
| ·AMOVA 分析 | 第30-31页 |
| ·单倍型网络图分析 | 第31页 |
|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31-32页 |
| ·SSR 分子标记的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2页 |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32-36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36-42页 |
| ·遗传多样性 | 第36-37页 |
| ·白桦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 第36页 |
| ·白桦 SSR 的遗传多样性 | 第36-37页 |
| ·遗传结构 | 第37-39页 |
| ·AMOVA 分析 | 第37-38页 |
| ·单倍型网络图分析 | 第38-39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9页 |
| ·Structure 分析 | 第39页 |
| ·冰期避难所 | 第39-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