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生物光子探测系统的介绍及系统技术指标的优化 | 第12-23页 |
1 生物光子探测系统的结构 | 第12-16页 |
·光电倍增管 | 第13-14页 |
·制冷系统 | 第14-15页 |
·光子计数单元和光子计数器 | 第15-16页 |
·暗箱 | 第16页 |
2 生物光子辐射探测系统技术指标的优化 | 第16-21页 |
·制冷系统技术指标 | 第16-17页 |
·光电倍增管高压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背景噪声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受试者暗适应时间 | 第19-20页 |
·受试者测试时间 | 第20-21页 |
·生物光子检测系统开机流程 | 第2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生物光子辐射特征指标与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的相关性研究 | 第23-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检测对象 | 第24-25页 |
·测试部位 | 第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人体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的检测 | 第25页 |
·计算公式 | 第25-27页 |
·统计处理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9页 |
·肺气虚证组、痰热壅肺证组、健康组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光强均值的变化 | 第28-32页 |
·肺气虚证组、痰热壅肺证组、健康人组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方差/均值拟合曲线分析 | 第32-38页 |
·肺气虚证组、痰热壅肺证组、健康人组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FANO因子曲线分析 | 第38-42页 |
·肺气虚证组、痰热壅肺证组、健康人组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Q值的分析 | 第42-44页 |
·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健康人生物光子辐射压缩态参数分析 | 第44-47页 |
·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与健康人手指末端生物光子辐射SSI分析 | 第47-4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基于生物光子辐射的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定量化的判别方法 | 第50-72页 |
1 实验仪器及检测对象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检测对象 | 第50页 |
·测试部位 | 第50-51页 |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51-60页 |
·人体手指末端发光强的检测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6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60-71页 |
·基于生物光子辐射的各证候组、健康人组的BP神经网络分类 | 第60-63页 |
·基于生物光子辐射的各证候组、健康人组的判别分析 | 第63-67页 |
·ROC曲线对生物光子辐射各指标的鉴别能力评价 | 第67-7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72-86页 |
1 证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72-74页 |
2 基于机体生物光子辐射理论研究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的理论基础 | 第74-77页 |
·生物电磁辐射是生物体一个固有的功能,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 第74-75页 |
·机体电磁辐射相干性理论 | 第75-76页 |
·中医证候与电磁辐射场特性比较 | 第76-77页 |
3 基于机体生物光子辐射理论研究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的实验基础 | 第77-78页 |
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8-86页 |
·生物光子辐射特征指标与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相关性讨论 | 第78-83页 |
·基于生物光子辐射的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判别方法的讨论 | 第83-86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查新报告 | 第99-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
附件 | 第109-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