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1.选用医籍简介 | 第17-20页 |
2.医籍版本的选用标准及校勘,和排除标准 | 第20-23页 |
·医籍版本的选用标准及校勘 | 第20-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3.经络循行 | 第23-41页 |
·手太阴肺经 | 第24-25页 |
·手阳明大肠经 | 第25-26页 |
·足阳明胃经 | 第26-27页 |
·足太阴脾经 | 第27-28页 |
·手少阴经 | 第28-30页 |
·手太阳小肠经 | 第30-31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31-32页 |
·足少阴肾经 | 第32-33页 |
·手厥阴心包经 | 第33-34页 |
·手少阳三焦经 | 第34-35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35-36页 |
·足厥阴肝经 | 第36-38页 |
·任脉 | 第38页 |
·督脉 | 第38页 |
·冲脉 | 第38-39页 |
·带脉 | 第39页 |
·阳蹻脉 | 第39-40页 |
·阴蹻脉 | 第40页 |
·阳维脉 | 第40页 |
·阴维脉 | 第40-41页 |
4.穴位 | 第41-53页 |
·历代穴位比较 | 第41-53页 |
5.穴位补泻之操作手法 | 第53-55页 |
·历代补泻手法比较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60页 |
1.经络循行演进 | 第55-57页 |
·质朴时期 | 第55页 |
·发展补充时期 | 第55-56页 |
·完善时期 | 第56-57页 |
2.针刺补泻手法演进 | 第57-58页 |
3.九补六泻之探讨 | 第58页 |
4.左阳右阴之探讨 | 第58页 |
5.临床意义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95页 |
1.经络循行 | 第63-88页 |
·先秦时期 | 第63-74页 |
·《张家山汉简·脉书》 | 第63-65页 |
·巨阳之脉 | 第63页 |
·少阳之脉 | 第63页 |
·阳明之脉 | 第63页 |
·肩脉 | 第63-64页 |
·耳脉 | 第64页 |
·齿脉 | 第64页 |
·泰阴之脉 | 第64页 |
·蹶阴之脉 | 第64页 |
·少阴之脉 | 第64页 |
·臂巨阴之脉 | 第64页 |
·臂少阴之脉 | 第64-65页 |
·《马王堆·足臂十一灸经》 | 第65-66页 |
·足太阳温 | 第65页 |
·足少阳温 | 第65页 |
·足阳明温 | 第65页 |
·足少阴温 | 第65页 |
·足泰阴温 | 第65页 |
·足帣阴温 | 第65-66页 |
·臂泰阴温 | 第66页 |
·臂少阴温 | 第66页 |
·臂泰阳温 | 第66页 |
·臂少阳温 | 第66页 |
·臂阳明温 | 第66页 |
·《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 | 第66-68页 |
·巨阳眽 | 第66页 |
·少阳眽 | 第66页 |
·阳明眽 | 第66-67页 |
·肩眽 | 第67页 |
·耳眽 | 第67页 |
·齿眽 | 第67页 |
·大阴眽 | 第67页 |
·厥阴眽 | 第67页 |
·少阴眽 | 第67-68页 |
·臂巨阴眽 | 第68页 |
·臂少阴眽 | 第68页 |
·《张家山汉简·脉书》与《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完整校正 | 第68-70页 |
·巨阳之脉 | 第68页 |
·少阳之脉 | 第68页 |
·阳明之脉 | 第68-69页 |
·肩脉 | 第69页 |
·耳脉 | 第69页 |
·齿脉 | 第69页 |
·泰阴之脉 | 第69页 |
·蹶阴之脉 | 第69页 |
·少阴之脉 | 第69页 |
·臂巨阴之脉 | 第69-70页 |
·臂少阴之脉 | 第70页 |
·《黄帝内经素问》 | 第70页 |
·《灵枢经》 | 第70-74页 |
·手太阴肺经 | 第70页 |
·手阳明大肠经 | 第70页 |
·足阳明胃经 | 第70-71页 |
·足太阴脾经 | 第71页 |
·手少阴心经 | 第71页 |
·手太阳小肠经 | 第71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71-72页 |
·足少阴肾经 | 第72页 |
·手厥阴心包经 | 第72页 |
·手少阳三焦经 | 第72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72-73页 |
·足厥阴肝经 | 第73页 |
·任脉 | 第73页 |
·督脉 | 第73页 |
·冲脉 | 第73页 |
·带脉 | 第73页 |
·阳蹻 | 第73页 |
·阴蹻 | 第73-74页 |
·阳维 | 第74页 |
·阴维 | 第74页 |
·晋唐时期 | 第74-82页 |
·《黄帝针灸甲乙经》 | 第74-78页 |
·手太阴肺经 | 第74页 |
·手阳明大肠经 | 第74页 |
·足阳明胃经 | 第74-75页 |
·足太阴脾经 | 第75页 |
·手少阴心经 | 第75页 |
·手太阳小肠经 | 第75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75-76页 |
·足少阴肾经 | 第76页 |
·手少阳三焦经 | 第76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76-77页 |
·足厥阴肝经 | 第77页 |
·任脉 | 第77页 |
·督脉 | 第77页 |
·冲脉 | 第77页 |
·带脉 | 第77页 |
·阳蹻 | 第77页 |
·阴蹻 | 第77-78页 |
·阳维 | 第78页 |
·阴维 | 第78页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78-82页 |
·手太阴肺经 | 第78页 |
·手阳明大肠经 | 第78页 |
·足阳明胃经 | 第78-79页 |
·足太阴脾经 | 第79页 |
·手少阴心经 | 第79页 |
·手太阳小肠经 | 第79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79页 |
·足少阴肾经 | 第79-80页 |
·手厥阴心包经 | 第80页 |
·手少阳三焦经 | 第80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80-81页 |
·足厥阴肝经 | 第81页 |
·任脉 | 第81页 |
·督脉 | 第81页 |
·冲脉 | 第81页 |
·带脉 | 第81-82页 |
·阳蹻 | 第82页 |
·阴蹻 | 第82页 |
·阳维 | 第82页 |
·阴维 | 第82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82-87页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第82-86页 |
·手太阴肺经 | 第82-83页 |
·手阳明大肠经 | 第83页 |
·足阳明胃经 | 第83页 |
·足太阴脾经 | 第83-84页 |
·手少阴心经 | 第84页 |
·手太阳大肠经 | 第84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84页 |
·足少阴肾经 | 第84-85页 |
·手厥阴心包经 | 第85页 |
·手少阳三焦经 | 第85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85页 |
·足厥阴肝经 | 第85-86页 |
·任脉 | 第86页 |
·督脉 | 第86页 |
·冲脉 | 第86页 |
·带脉 | 第86页 |
·阳蹻 | 第86页 |
·阴蹻 | 第86页 |
·阳维 | 第86页 |
·阴维 | 第86页 |
·《子午流注针经》 | 第86页 |
·《针灸资生经》 | 第86页 |
·《针经指南》 | 第86页 |
·《针灸杂说》 | 第86页 |
·《针灸摘英》 | 第86-87页 |
·《济生拔粹之洁古云岐针法》 | 第87页 |
·《十四经发挥》 | 第87页 |
·明清时期 | 第87-88页 |
·《医经小学》 | 第87页 |
·《针灸大全》 | 第87页 |
·《神应经》 | 第87页 |
·《针灸聚英》 | 第87页 |
·《针灸节要》 | 第87页 |
·《古今医统大全》 | 第87页 |
·《医学入门》 | 第87页 |
·《针灸大成》 | 第87页 |
·《针方六集》 | 第87页 |
·《循经考穴编》 | 第87页 |
·《针灸易学》 | 第87-88页 |
2.针刺补泻手法 | 第88-95页 |
·呼吸补泻 | 第88-89页 |
·先秦时期 | 第88页 |
·《黄帝内经素问》 | 第88页 |
·《灵枢经》 | 第88页 |
·晋唐时期 | 第88-89页 |
·《黄帝针灸甲乙经》 | 第88-89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89页 |
·《子午流注针经》 | 第89页 |
·《针经指南》 | 第89页 |
·开阖补泻 | 第89-91页 |
·先秦时期 | 第89-90页 |
·《灵枢经》 | 第89-90页 |
·晋唐时期 | 第90页 |
·《黄帝针灸甲乙经》 | 第90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90页 |
·《济生拔萃》 | 第90页 |
·清朝时期 | 第90-91页 |
·《针灸易学》 | 第90-91页 |
·四明高氏补泻 | 第90页 |
·明堂补泻 | 第90-91页 |
·迎随补泻 | 第91-92页 |
·先秦时期 | 第91页 |
·《灵枢经》 | 第91页 |
·《难经》 | 第91页 |
·晋唐时期 | 第91页 |
·《黄帝针灸甲乙经》 | 第91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91-92页 |
·《子午流注针经》 | 第91页 |
·《针灸摘英》 | 第91-92页 |
·《济生拔粹之洁古云岐针法》 | 第92页 |
·明朝时期 | 第92页 |
·《神应经》 | 第92页 |
·提插补泻 | 第92-94页 |
·先秦时期 | 第92页 |
·《难经》 | 第92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92-93页 |
·《针经指南》 | 第92-93页 |
·明朝时期 | 第93-94页 |
·《针灸节要》 | 第93页 |
·《针灸聚英》 | 第93-94页 |
·十四法 | 第93-94页 |
·清朝时期 | 第94页 |
·《针灸易学》 | 第94页 |
·提插补泻 | 第94页 |
·左右捻转补泻 | 第94-95页 |
·清朝时期 | 第94-95页 |
·《针灸易学》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
查新报告 | 第97-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