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7-8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空间表现的历史脉络 | 第9-16页 |
第一节 空间表现的有关概念 | 第9-11页 |
一、空间 | 第9页 |
二、画面空间 | 第9页 |
三、画面空间表现 | 第9-11页 |
第二节 传统中国画画面空间表现的形成与发展 | 第11-14页 |
第三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形成与衍化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主要特点 | 第16-23页 |
一、游心太玄——画面空间之意象性 | 第16-17页 |
二、托古改制——画面空间之流动性 | 第17-20页 |
三、随势生机——画面空间之偶然性 | 第20-21页 |
四、计白当黑——画面空间之空灵性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当代新工笔画面空间表现的成因 | 第23-30页 |
一、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 第23-25页 |
二、画家作品消费群体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文化渗透的影响 | 第26-27页 |
四、影像业等视觉新媒体的发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对新工笔空间构建的思考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吐故纳新——工笔当随时代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聚沙成塔——新工笔团体的坚守与探索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澄怀味象——涤除心中躁气且静心从艺 | 第32页 |
第四节 对笔者自己创作的启示 | 第32-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