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 第2章 大学校训的解析和渊源 | 第14-26页 |
| ·校训的文化内涵 | 第14-18页 |
| ·校训的界定及文化内涵 | 第14-15页 |
| ·校训的思想渊源 | 第15-18页 |
| ·大学校训的演变发展与基本特点 | 第18-22页 |
| ·演变发展 | 第18-20页 |
| ·基本特点 | 第20-22页 |
| ·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及大学文化 | 第22-26页 |
| ·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 第23-24页 |
| ·大学校训与大学文化 | 第24-26页 |
| 第3章 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价值阐释 | 第26-36页 |
| ·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 | 第26-31页 |
|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及影响 | 第26-29页 |
| ·大学校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引导 | 第29-30页 |
| ·大学校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行为规范的引领 | 第30-31页 |
| ·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 | 第31-36页 |
| ·校训是学校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反映 | 第32-33页 |
| ·校训是实施大学文化管理提升大学品牌的"催化剂" | 第33-34页 |
| ·校训是大学师生群体的认同归宿和价值追求 | 第34-36页 |
| 第4章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现状 | 第36-38页 |
| ·大学校训现状 | 第36-37页 |
| ·对校训教育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7-38页 |
| ·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实践上的不足 | 第38页 |
| ·校训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 ·对校训价值功能认识不到位 | 第38-39页 |
| ·对校训育人方式的本质认识不到位 | 第39-40页 |
| ·校训所突显的人文关怀内涵有待提高 | 第40-42页 |
| 第5章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途径探究 | 第42-52页 |
| ·开展校训显性教育,使其融入学生学习生活 | 第42-44页 |
| ·校训教育进课堂 | 第42-43页 |
| ·让校训教育融入实践过程 | 第43-44页 |
| ·将校训精神贯穿于师生日常生活 | 第44页 |
| ·加强校训宣传力度,使校训深入人心 | 第44-48页 |
| ·深化认识校园文化,加强校训宣传 | 第44-45页 |
| ·培育创新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 | 第45-47页 |
| ·利用新媒体,使校训多方位传播 | 第47-48页 |
| ·多层次多角度,践行校训 | 第48-52页 |
| ·学校领导要成为校训精神的倡导者 | 第48页 |
| ·学校管理干部要成为校训深入人心的推动者 | 第48-49页 |
| ·教师要成为内化校训的榜样 | 第49页 |
| ·校友要成为校训文化的传播载体 | 第49-50页 |
| ·大学生要成为内化校训的中坚力量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附录B 111所大学校训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