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评价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一、人格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道德人格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9页 |
(一)道德人格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道德人格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三、道德人格的结构 | 第19-22页 |
(一)道德心理 | 第19-21页 |
(二)道德行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2-36页 |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 第22-23页 |
(一)当代大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进取 | 第22-23页 |
(二)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 第23页 |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7页 |
(一)道德认知还不能有效指导道德行为 | 第23-24页 |
(二)道德情感的消极性 | 第24-25页 |
(三)道德意志方面依赖性过强 | 第25-26页 |
(四)道德行为的不稳定性 | 第26-27页 |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 | 第27-29页 |
(二)现实道德教育的欠缺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扭曲 | 第29-32页 |
(三)当代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缺失 | 第32-34页 |
(四)当代大学生的特质带来其道德人格发展的复杂多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对策 | 第36-58页 |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 | 第36-40页 |
(一)正确导向原则 | 第36-37页 |
(二)有效互动原则 | 第37-38页 |
(三)循序渐进原则 | 第38-39页 |
(四)创新开放原则 | 第39-40页 |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 | 第40-54页 |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中的旗帜性作用 | 第40-43页 |
(二)优化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 第43-46页 |
(三)提升教职工人格素养,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 | 第46-48页 |
(四)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修养,提高道德自律 | 第48-50页 |
(五)组织多样化活动,在活动中使大学生道德人格得到迅速提升 | 第50-52页 |
(六)在道德人格教育过程中注重与中小学道德教育有效对接 | 第52-54页 |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主要方法 | 第54-58页 |
(一)榜样示范法 | 第54-55页 |
(二)自我锻炼法 | 第55-56页 |
(三)情感陶冶法 | 第56-57页 |
(四)心理咨询法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