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城市网络相关概念、研究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 ·城市网络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城市网络 | 第15页 |
| ·百度指数 | 第15-16页 |
| ·城市网络研究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 ·点轴理论 | 第16页 |
| ·中心地理论 | 第16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 ·中心—外围理论 | 第17-18页 |
|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1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 第3章 基于城市联系强度的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格局研究 | 第23-47页 |
| ·研究区域 | 第23-24页 |
|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4页 |
| ·基于百度指数的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 第24-37页 |
| ·理论与模型 | 第24-27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层级特征 | 第27-28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结构特征 | 第28-31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相对效率指数分析 | 第31-36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绝对效率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 ·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的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 第37-44页 |
| ·数据获取及整理 | 第37-38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 第38-41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方向空间组织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节点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7页 |
| 第4章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格局影响因素 | 第47-53页 |
|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 ·共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哈长城市群城市网络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 第53-58页 |
|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加强“两横多纵”的城市网络联系 | 第53页 |
| ·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拓展城市联系的基础通道 | 第53-54页 |
| ·促进经济互补发展增强城市联系的内在动力 | 第54-55页 |
| ·打破行政藩篱制约建立城市联系的制度保障 | 第55页 |
| ·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发挥城市联系的人才优势 | 第55-56页 |
| ·提高城市化整体水平增强城市联系的持续动力 | 第56-58页 |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