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理论概述 | 第14-21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在关系 | 第19-21页 |
(一)注重人文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 第19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为人文性的培育指明方向 | 第19-20页 |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1-2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现象有所改善 | 第21-22页 |
(一)以人为本理念逐步得到确立 | 第21页 |
(二)人文性教育教学内容日渐丰富 | 第21-22页 |
(三)多媒体设备使互动式教学方法更好运用 | 第22页 |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仍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2-23页 |
(一)教育目标设定上过于突出工具性 | 第22页 |
(二)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了现实的人 | 第22-23页 |
(三)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重视不足 | 第23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分离的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仍占主导地位 | 第24-25页 |
(二)多元文化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 第25-26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素养不足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实现路径 | 第29-41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 第29-34页 |
(一)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二)突出教育内容与人文性的结合 | 第30页 |
(三)实行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 第30-32页 |
(四)提高教育者自身人文素养 | 第32-34页 |
二、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品味 | 第34-38页 |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 第34-35页 |
(二)充分发挥其它课程的渗透性作用 | 第35-36页 |
(三)注重发挥网络平台作用 | 第36-37页 |
(四)重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 第37-38页 |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