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物理学论文--电离辐射对植物的作用论文

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及诱变效应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9-55页
   ·植物突变体的产生方式及机制第19-23页
     ·自发突变第19页
     ·化学诱变第19-20页
     ·生物手段第20-22页
       ·转座子标签法第20-21页
       ·T-DNA插入第21-22页
     ·物理手段第22-23页
   ·重离子束辐射育种介绍第23-34页
     ·重离子束物理学优势第23-24页
     ·重离子束生物学优势第24-26页
     ·重离子束辐照植物的诱变效应第26-28页
     ·重离子束辐照育种研究进展第28-34页
   ·突变体研究技术第34-46页
     ·图位克隆第34-36页
       ·图位克隆原理第34-35页
       ·拟南芥图位克隆基本路线第35-36页
     ·高通量测序第36-41页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36-38页
       ·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第38-41页
     ·TILLING技术第41-43页
       ·TILLING技术原理及基本步骤第41-42页
       ·TILLING技术的发展及研究进展第42-43页
     ·表型组学第43-46页
   ·拟南芥突变体研究进展第46-52页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特征第46-48页
       ·植物学特征第46-47页
       ·遗传分析特征第47-48页
     ·拟南芥突变表型分类筛选研究进展第48-52页
   ·植物抗性的产生及分子机制第52-53页
   ·研究意义第53-55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55-70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拟南芥材料第55页
     ·试剂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69页
     ·辐照实验第55-56页
     ·当代生物学效应测定第56页
     ·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突变体筛选第56-57页
     ·突变体表型分析及数据统计第57-60页
       ·叶片下表皮细胞印记观察第57-58页
       ·叶片亚细胞结构观察第58页
       ·叶片细胞结构半薄切片观察第58-59页
       ·花粉活力测定第59-60页
       ·果荚及种子发育检测第60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60页
     ·基因组重测序第60-62页
       ·DNA提取-试剂盒法第60-61页
       ·测序及信息分析第61-62页
     ·基因图位克隆第62-65页
       ·定位群体构建第62页
       ·基因定位第62-65页
     ·植物材料的Na Cl、ABA及干旱处理第65页
     ·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65-6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5-66页
       ·样品的测定第66-67页
     ·荧光定量PCR第67-69页
       ·引物设计第67页
       ·RNA的提取第67-68页
       ·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68-69页
       ·荧光定量反应第69页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第69-70页
第三章 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的当代效应研究及突变筛选第70-82页
   ·不同参数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M1代存活率的影响第70页
   ·不同参数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M1代根长及下胚轴的影响第70-73页
   ·不同参数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M1代株高的影响第73页
   ·不同参数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M1代育性的影响第73-74页
   ·突变体筛选第74页
   ·突变表型分类统计第74-77页
   ·碳离子束辐照诱变对M2植株群体的表型多效性第77-78页
   ·讨论第78-82页
     ·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具有明显的当代效应第78-80页
     ·拟南芥M2群体表型变异丰富第80-82页
第四章 碳离子束辐照诱变获取的拟南芥突变体第82-124页
   ·突变体#197表型量化统计分析第82-84页
   ·#197叶片表型变异分析第84-89页
     ·#197莲座叶的形态结构变异第84-87页
     ·#197莲座叶叶绿素荧光检测第87-89页
   ·#197育性相关变异分析第89-91页
   ·碳离子束辐照对#197基因组水平的诱变效应第91-106页
     ·#197的DNA质量检测及文库构建第91-93页
     ·Illumina测序clean date基本信息第93-94页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第94-95页
     ·变异检测第95-104页
       ·SNP和小Indel检测第95-96页
       ·SNP和In Del在基因组的空间分布第96-101页
       ·CNV和SV分析第101-104页
     ·GO注释第104-106页
   ·#197基因图位克隆第106-110页
     ·#197的遗传分析第106页
     ·#197图位克隆粗定位与精细定位第106-108页
     ·#197图位克隆与基因组重测序关联分析第108-110页
   ·#197突变体对氯化钠及干旱处理敏感性初步研究第110-117页
     ·#197突变体对NaCl及干旱胁迫的表型及生理指标分析第110-113页
       ·#197突变体对NaCl胁迫的表型敏感性鉴定第110-113页
       ·#197突变体对干旱胁迫的表型敏感性鉴定第113页
     ·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第113-117页
       ·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第114-116页
       ·干旱胁迫响应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第116-117页
   ·讨论第117-124页
     ·#197表型发生明显变异第117-118页
     ·碳离子束辐照诱发的突变影响了第118-119页
     ·碳离子束辐照诱发了第119-121页
     ·碳离子束辐照诱发的突变影响了第121-12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24-127页
   ·结论第124-125页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7页
附录一 缩略词表第147-150页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第150-151页
附录三 个人简历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辐射生物学的初步探索研究
下一篇:宇宙锂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