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壳聚糖酶/甲壳素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壳聚糖酶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4页 |
·甲壳素和壳聚糖 | 第12-13页 |
·甲壳素和壳聚糖 | 第12-13页 |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 | 第13页 |
·壳低聚糖和甲壳低聚糖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化学降解法 | 第13-14页 |
·物理降解法 | 第14-15页 |
·生物法 | 第15页 |
·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 | 第15-20页 |
·壳聚糖酶 | 第15-17页 |
·甲壳素酶 | 第17-20页 |
·甲壳素酶和甲壳低聚糖的应用 | 第20-22页 |
·甲壳素酶的应用 | 第20-21页 |
·甲壳低聚糖的应用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24-34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4-27页 |
·样品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菌株的筛选 | 第27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菌种鉴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初筛 | 第29-30页 |
·摇瓶复筛 | 第30页 |
·菌株HMX-21 鉴定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壳聚糖酶产生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34-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菌种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发酵参数研究 | 第35-38页 |
·种子生长曲线 | 第35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5-36页 |
·培养基成分优化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生长曲线 | 第38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8-43页 |
·培养基成分优化 | 第43-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壳聚糖酶纯化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 第53-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菌种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4页 |
·培养基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54-55页 |
·壳聚糖酶纯化 | 第55页 |
·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55-56页 |
·测定壳聚糖酶的分子量 | 第56-57页 |
·壳聚糖酶学性质研究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硫酸铵的盐析曲线 | 第58页 |
·壳聚糖酶的纯化 | 第58-60页 |
·蛋白质纯度检测和分子量测定 | 第60页 |
·酶学性质研究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产甲壳素酶菌株的选育 | 第65-7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8页 |
·采集土样 | 第65页 |
·培养基 | 第65-67页 |
·主要试剂 | 第67-6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70页 |
·胶体甲壳素的制备 | 第68页 |
·测定方法 | 第68-69页 |
·产甲壳素酶菌种的筛选及鉴定 | 第69-70页 |
·诱变方法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菌株筛选结果 | 第70-72页 |
·16S r RNA序列分析 | 第72页 |
·一次紫外诱变结果 | 第72-74页 |
·二次紫外诱变结果 | 第74-76页 |
·二次紫外-Li Cl复合诱变结果 | 第76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总结 | 第78页 |
·创新点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