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基因组重排与代谢调控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ε-聚赖氨酸第7-14页
     ·ε-聚赖氨酸的发现及结构第7页
     ·ε-聚赖氨酸的理化性质第7页
     ·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研究第7-8页
     ·ε-聚赖氨酸发酵工艺优化第8-10页
     ·ε-聚赖氨酸的用途及安全性第10-12页
     ·ε-聚赖氨酸降解酶第12-13页
     ·ε-聚赖氨酸合成酶第13-14页
   ·基因组重排第14-18页
     ·基因组重排的产生第15页
     ·基因组重排的原理第15页
     ·基因组重排的方法第15-16页
     ·基因组重排的特点第16-17页
     ·基因组重排的应用第17-18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8-19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1-30页
   ·材料第21-23页
     ·菌种第21页
     ·主要试剂第21-22页
     ·主要仪器第22页
     ·培养基第22-23页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3页
   ·方法第23-30页
     ·菌种培养第23-24页
     ·基因组重排方法第24-26页
     ·形态学观察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28页
     ·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序列分析第28-30页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第30-51页
   ·基因组重排选育 ε-PL耐受且高产菌株第30-37页
     ·基因组重排亲本突变库的构建第30-32页
     ·递推式原生质体融合第32-34页
     ·ε-PL耐受且高产菌株的筛选第34-36页
     ·重排菌株遗传稳定性验证第36-37页
   ·Streptomyces albulus F4-22 发酵工艺优化第37-42页
     ·不同pH值情况下的发酵参数第37-39页
     ·两阶段pH(3.5→3.8)控制策略分批发酵第39-40页
     ·两阶段pH(4.5→3.5)控制策略补料分批发酵第40-41页
     ·pH恒定 4.0 补料分批发酵第41-42页
   ·ε-PL耐受性及 ε-PL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第42-51页
     ·菌体活性分析第42-44页
     ·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变化第44-45页
     ·显微结构特征第45-46页
     ·摇瓶自然发酵参数比较第46-48页
     ·ε-PL合成代谢关键酶活性分析第48-49页
     ·天冬氨酸激酶基因测序分析第49-51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雷伯氏菌普鲁兰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的定点突变分子改造及其评价
下一篇:细菌纳米磁小体与神经节苷脂及凝集素偶联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