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制冷膜蒸馏系统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膜蒸馏技术 | 第8-11页 |
| ·膜蒸馏工作原理及气隙式膜蒸馏 | 第8-10页 |
| ·膜蒸馏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热电制冷技术 | 第11-13页 |
| ·热电制冷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 ·热电制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热电制冷半导体膜蒸馏组件的实验研究 | 第14-31页 |
| ·新型半导体制冷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组成及流程 | 第14-16页 |
| ·系统组成与实验装置 | 第14-15页 |
| ·系统流程 | 第15-16页 |
| ·测量系统 | 第16-19页 |
| ·温度的测量 | 第16-18页 |
| ·流量的测量 | 第18-19页 |
| ·膜蒸馏产水纯度的测量 | 第19页 |
| ·系统正交实验研究分析 | 第19-25页 |
| ·正交实验设计和正交表 | 第19-20页 |
| ·Excel函数对正交结果的计算分析 | 第20-23页 |
| ·膜通量随半导体输入电流的变化 | 第23-24页 |
| ·膜通量随冷却水流量的变化 | 第24页 |
| ·膜通量随热液流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 ·膜通量随热液温度的变化 | 第25页 |
| ·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系统的能耗分析 | 第25-29页 |
| ·实验用膜参数 | 第26页 |
| ·通过膜的热量传递分析 | 第26页 |
| ·热量在气隙和铝冷壁的传递分析 | 第26-27页 |
| ·最佳组合的确定 | 第27-29页 |
| ·进口膜替换国产膜进行实验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热电制冷膜蒸馏组件热腔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44页 |
| ·热容腔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 第31页 |
| ·热电制冷空气隙膜蒸馏组件 | 第31-32页 |
| ·热容腔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 ·热电制冷膜蒸馏热容腔 | 第32-33页 |
| ·模型中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33页 |
| ·建立控制方程 | 第33-35页 |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设定 | 第35页 |
| ·模拟云图对比 | 第35-39页 |
| ·热容腔流线图(Pathlines) | 第36页 |
| ·不同旋向参数涡量图 | 第36-37页 |
| ·不同旋向参数温度等值线图 | 第37-38页 |
| ·不同旋向参数速度等值线图 | 第38-39页 |
| ·模拟涡量值和温度梯度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 ·优化旋向参数组合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 ·无分水盘流场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热电制冷膜蒸馏系统分析 | 第44-53页 |
| ·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44页 |
| ·的概念 | 第44页 |
| ·的分类 | 第44页 |
| ·分析及研究内容 | 第44页 |
| ·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44-45页 |
| ·值的计算 | 第45-49页 |
| ·动能 | 第45页 |
| ·热流 | 第45页 |
| ·物理 | 第45-46页 |
| ·膜蒸馏系统局部值及损分析 | 第46-49页 |
| ·系统效率分析及优化方式 | 第49-53页 |
| ·系统的值及损 | 第49-50页 |
| ·系统效率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4页 |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