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油水持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引言第10页
   ·油水持率测量的传统方法第10-13页
     ·电容法第10-11页
     ·差压法第11-12页
     ·伽马射线法第12-1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新型油水持率测量方法第13-1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优势第1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应用领域第14-1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前景展望第16页
   ·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选题意义第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第18-31页
   ·引言第18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与倏逝波第18-20页
     ·表面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第18-19页
     ·倏逝波第19-20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第20-23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色散曲线第20-2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第22-2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条件第2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模型及影响因素第23-26页
     ·Otto 和Kretschmann 结构第23-24页
     ·反射系数第24-25页
     ·影响因素第25-2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类型第26-29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检测方式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仿真分析第31-36页
   ·引言第31页
   ·金属膜及膜厚对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第31-33页
   ·棱镜对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第33-35页
   ·待测介质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影响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油水持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检测第36-48页
   ·引言第36页
   ·实验装置系统第36-40页
     ·光源第37页
     ·棱镜第37页
     ·金属膜的制备第37-38页
     ·扫描角精度的控制第38页
     ·实验样品第38页
     ·实验过程第38-4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实验稳定性与准确性第40-41页
     ·金膜厚度及棱镜折射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第41-42页
     ·油水持率的测定第42-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详细摘要第56-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流程的MES模型和生产调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的随钻测斜仪中传感器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