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中地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7-11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7-10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1-13页 |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15-27页 |
| ·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 | 第15-16页 |
| ·大磨拐河组层序界面特征 | 第16-18页 |
| ·层序内部体系域及其界面的识别方法 | 第18-19页 |
| ·大磨拐河组体系域界面特征 | 第19-22页 |
| ·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2-25页 |
| ·层序控制因素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 第27-50页 |
| ·沉积体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沉积背景与物源分析 | 第27-30页 |
| ·沉积体系类型及其特征 | 第30-35页 |
| ·联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35-36页 |
| ·地层厚度特征 | 第36-39页 |
| ·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 | 第39-48页 |
| ·沉积演化史分析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大磨拐河组砂体分布特征与岩性圈闭预测 | 第50-59页 |
|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50-56页 |
| ·岩性圈闭预测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生储盖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第59-63页 |
| ·生储盖特征分析 | 第59-60页 |
|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详细摘要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