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形态学论文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半日花研究进展第16-18页
     ·荒漠灌木劈裂生长研究进展第18-23页
     ·植物内源激素研究进展第23-2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8-32页
   ·野生植株采集区概况第28-30页
     ·地形地貌第28页
     ·气候第28-29页
     ·植被第29页
     ·研究树种第29-30页
   ·温室植株采集概况第30页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数据处理第31-32页
第三章 半日花劈裂生长形态发生的解剖结构特征第32-41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半日花叶解剖结构特征对比第32-33页
     ·半日花茎解剖结构特征对比第33-35页
     ·半日花根解剖结构特征对比第35页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第35-37页
     ·半日花与油蒿、白刺形态解剖的比较第37-38页
   ·小结第38-41页
     ·半日花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第38-39页
     ·半日花劈裂生长形态发生的结构特征第39-41页
第四章 不同生长条件下半日花劈裂生长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第41-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野生半日花未劈裂植株与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第41-42页
     ·温室生不同年龄半日花未发生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第42-44页
     ·温室与野生半日花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第44-46页
   ·小结第46-49页
第五章 半日花劈裂生长中的水力运输机理第49-60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实验材料第49页
     ·试验方法第49-51页
   ·结果和分析第51-57页
     ·土壤水分含量θ_v的变化第51-54页
     ·清晨小枝水势Ψ_(shoot)的变化第54-55页
     ·气孔导度 g_s的变化第55-56页
     ·水力再分配分析第56-57页
   ·小结第57-60页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第60-65页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解剖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第60-61页
   ·半日花劈裂生长中内源激素的调节第61-62页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水力分割机理第62-63页
   ·建议和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图版第73-76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详细摘要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超积累型东南景天内参基因筛选与HSF基因家族初步分析
下一篇:海南尖峰岭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分析及潜在新种多相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