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概述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隧道超前预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隧道围岩亚级分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隧道围岩亚级分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外围岩分级研究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TSP203 系统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3-31页 |
·TSP203 系统探测原理和方法 | 第23-24页 |
·TSP203 系统组件及装配 | 第24-26页 |
·引爆设备 | 第26页 |
·TSP‐203 测量前期准备 | 第26-28页 |
·概述 | 第26页 |
·确定测量剖面位置 | 第26-28页 |
·提高数据采集率的准确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 第28-30页 |
·确定传感器最佳的安装位置和角度 | 第28-29页 |
·炸药的选择与填充 | 第29页 |
·接收器与震源的位置关系 | 第29页 |
·接收器套管的耦合 | 第29-30页 |
·雷管的选择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数量化理论的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 | 第31-52页 |
·数量化理论原理 | 第31-32页 |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32-38页 |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指标的建立 | 第38-44页 |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指标的统计分析 | 第38-42页 |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指标的选定 | 第42-44页 |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采用指标的获取 | 第44-52页 |
·岩石坚硬程度 | 第44-47页 |
·岩体完整程度 | 第47-50页 |
·地下水状态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超前地质信息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 | 第52-61页 |
·TSP203 系统所提供的可靠指标 | 第52-54页 |
·岩质围岩分级判别公式 | 第54-60页 |
·原始数据的采集 | 第54-55页 |
·样本分组 | 第55页 |
·项目与类目的确定 | 第55-56页 |
·判定方程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监控量测信息的隧道围岩级别关系研究 | 第61-84页 |
·概述 | 第61页 |
·监控量测简介 | 第61-66页 |
·现场监控量测内容及断面布置 | 第61-62页 |
·监控量测测点布置 | 第62-64页 |
·监控量测监测频率 | 第64-66页 |
·隧道围岩变形稳定判断依据 | 第66-67页 |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数据统计 | 第67-84页 |
·隧道监测断面概况 | 第67-68页 |
·隧道稳定变形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与围岩级别的定量关系 | 第69-84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研究 | 第84-92页 |
·工程概况 | 第84-86页 |
·隧道概况 | 第84页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第84-86页 |
·研究路段的岩质围岩亚级分级 | 第86-92页 |
·YK47+602~YK47+452 分析 | 第86-88页 |
·ZK47+507~ZK47+388 分析 | 第88-9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2-9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