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12-13页 |
·定义 | 第12页 |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2页 |
·2 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环境与遗传因素 | 第12页 |
·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缺陷 | 第12-13页 |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 第13页 |
·糖尿病慢性并发证 | 第13页 |
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 | 第13-17页 |
·定义 | 第13-14页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4页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 | 第14-15页 |
·血管因素以及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共识 | 第15页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 第15-17页 |
·人口学因素 | 第15页 |
·血管因素 | 第15-16页 |
·高血压 | 第16页 |
·糖尿病 | 第16页 |
·高脂血证 | 第16页 |
·脑血管病相关因素 | 第16-17页 |
3.糖尿病与血管认知障碍 | 第17页 |
4.祖国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17-18页 |
·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 | 第17-18页 |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18页 |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8页 |
·饮食不节 | 第18页 |
·情志失调 | 第18页 |
·五脏虚弱 | 第18页 |
·久服丹药 | 第18页 |
·房劳过度 | 第18页 |
5 传统医学对血管认知障碍的认识 | 第18-19页 |
·祖国医学对血管认知障碍的认识历史 | 第18-19页 |
·祖国医学对血管认知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页 |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 第19页 |
·湿阻痰凝、痰浊阻窍 | 第19页 |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 | 第19页 |
·水亏火旺、心肾失交 | 第19页 |
6 海马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0页 |
1.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分组标准 | 第20页 |
·2 型糖尿病组 | 第20页 |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组 | 第20页 |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海马体积测量 | 第22-23页 |
·海马分界 | 第22-23页 |
·海马体积计算 | 第23页 |
3.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4.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24页 |
5.结果 | 第24-26页 |
·1 两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第24页 |
·2 型糖尿病患者海马体积与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海马体积的比较 | 第24-25页 |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 | 第25页 |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的 MoCA 量表得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 第25-26页 |
6.讨论 | 第26-29页 |
·海马体积与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的研究分析 | 第26-28页 |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分析 | 第28-29页 |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的 MoCA 量表得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分析 | 第29页 |
·海马体积的测定对早期诊断 2 型糖尿病合并血管认知障碍意义 | 第29页 |
7.问题与展望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附表 1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第36-37页 |
附表 2:Hachinski 缺血指数量表 | 第37-38页 |
附表 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第38-42页 |
附表 4: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