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 ·结构动力失稳理论研究方面 | 第10-12页 |
| ·结构动力失稳实验研究方面 | 第12-15页 |
| ·动力失稳演化数值模拟分析方面 | 第15页 |
| ·动力失稳控制研究实践应用方面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基于变尺度平-立物理相似模拟类断层结构演化规律 | 第19-44页 |
| ·煤岩体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形成 | 第21-24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特征 | 第24页 |
| ·基于平面物理相似模拟复杂煤岩体结构运动演化特征 | 第24-28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第一阶段开采扰动作用下运动演化特征 | 第24-25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注水软化过程运动演化特征 | 第25-26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放顶煤过程运动演化特征 | 第26-27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开采第二阶段开采扰动作用下运动演化特征 | 第27-28页 |
| ·基于立体物理相似模拟复杂煤岩体结构活化特征 | 第28-43页 |
| ·大型类断层结构物理相似模拟 | 第28-40页 |
| ·大型类断层结构活化特征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3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作用特征分析 | 第44-66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物理与力学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 ·模型计算参数确定 | 第45页 |
| ·模型计算本构方程 | 第45-46页 |
| ·类断层结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 第46-63页 |
| ·开采扰动影响下类断层结构应力分布规律 | 第46-50页 |
| ·不同推进速度下类断层结构应力演化规律 | 第50-63页 |
| ·类断层结构塑性区分布特征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结论 | 第65-66页 |
| 4 复杂煤岩体结构畸变致灾机制 | 第66-75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畸变特征 | 第66-69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特征 | 第69-70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失稳能量耗散特征 | 第70-73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5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预报 | 第75-84页 |
| ·开采扰动动力显现预报 | 第76-79页 |
| ·结构动力失稳声发射信号预报 | 第79-80页 |
| ·基于钻孔窥视结构演化内部变形预报 | 第80-81页 |
|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综合指标预报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6 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控制应用 | 第84-93页 |
| ·工程概况 | 第84-85页 |
| ·结构动力失稳综合控制方法 | 第85-90页 |
| ·类断层结构卸压方法 | 第85-87页 |
| ·类断裂带结构卸压方法 | 第87-89页 |
| ·强化支护体系 | 第89-90页 |
| ·应用效果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94-95页 |
| ·展望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附录 | 第105-107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5-10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专利情况 | 第10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06-107页 |
|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