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基本框架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5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社区银行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社区银行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社区银行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一、 经营资本多元化 | 第19页 |
二、 市场定位弱势化 | 第19页 |
三、 资金运用社区化 | 第19页 |
四、 经营方式灵活化 | 第19-20页 |
五、 组织结构简单化 | 第20页 |
第三节 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 第20-24页 |
一、 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 | 第20-22页 |
二、 社区银行的比较劣势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实践研究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 第24-29页 |
一、 社区银行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 第24-25页 |
二、 社区银行是改善我国基层金融空洞化的可行途径 | 第25页 |
三、 社区银行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 第25-26页 |
四、 社区银行有效促进民间金融资本的发展 | 第26-27页 |
五、 社区银行有效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第27-28页 |
六、 社区银行是解决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建立社区银行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二、 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可行性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一、 龙江银行—大庆分行 | 第33-34页 |
二、 民生银行的实践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主要面临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一、 观念性障碍 | 第36页 |
二、 制度障碍 | 第36-37页 |
三、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障碍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38-41页 |
一、 客户定位 | 第38页 |
二、 区域定位 | 第38-39页 |
三、 业务定位 | 第39页 |
四、 用最优信贷规模分析社区银行市场定位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 | 第41-48页 |
一、 增量改革:由新的民营资本组建 | 第41-42页 |
二、 存量改革:中小银行的改造 | 第42-46页 |
三、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发展路径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第一节 构建发展社区银行的有效监管框架 | 第48-49页 |
一、 建立和完善社区银行行业自律组织 | 第48-49页 |
二、 完善社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 第49页 |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49-51页 |
一、 产权结构 | 第49-50页 |
二、 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页 |
三、 制衡机制 | 第50页 |
四、 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发展社区银行的制度安排 | 第51-54页 |
一、 建立规范的社区银行准入制度 | 第51-52页 |
二、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52-53页 |
三、 完善征信体系的建设 | 第53页 |
四、 发展初期优惠政策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