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并购基金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并购基金概述 | 第16-19页 |
一、 并购基金的定义和特点 | 第16-18页 |
二、 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并购基金的理论依据和组织形式 | 第19-22页 |
一、 并购基金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二、 并购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外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流程 | 第22-26页 |
一、 国外并购基金基本运作模式 | 第22页 |
二、 国外并购基金运作流程 | 第22-26页 |
第四节 国外并购基金运作案例--以 KKR 为例 | 第26-29页 |
一、 KKR 并购基金简介 | 第26-27页 |
二、 KKR 并购流程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全球及我国并购市场概况 | 第29-32页 |
一、 全球并购市场概况 | 第29-30页 |
二、 我国国内并购市场概况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全球及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情况 | 第32-35页 |
一、 全球并购基金发展情况 | 第32页 |
二、 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情况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我国本土并购基金六大派系 | 第35-37页 |
一、 有国资背景的本土一流并购基金 | 第35页 |
二、 外资并购基金 | 第35-36页 |
三、 券商系并购基金 | 第36页 |
四、 商业银行参股并购基金 | 第36-37页 |
五、 实业资本并购基金 | 第37页 |
六、 二级市场并购基金 | 第37页 |
第四节 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的历史机遇 | 第37-41页 |
一、 行业产能过剩需要重组 | 第37-38页 |
二、 产业整合的需要 | 第38页 |
三、 IPO 渠道不畅使得很多私募基金急于退出 | 第38-39页 |
四、 券商需要开辟新收入来源 | 第39-40页 |
五、 IPO 暂停增加排队上市企业成本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并购基金成功案例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国内第一次典型杠杆收购--PAG 并购好孩子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并购基金新模式“PE+上市公司”--天堂元金收购益和堂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中外并购基金合作案例--中联重科收购 CIFA | 第45-49页 |
第五章 国内并购基金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第一节 国内并购基金发展现状及困难 | 第49-51页 |
一、 并购基金融资渠道狭窄 | 第49-50页 |
二、 难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 第50页 |
三、 并购基金退出渠道不顺畅 | 第50-51页 |
四、 并购基金整合管理能力不强 | 第51页 |
五、 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51页 |
第二节 发展我国并购基金的政策建议 | 第51-56页 |
一、 推出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丰富并购融资工具 | 第51-52页 |
二、 积极发展参股型并购基金,降低并购风险 | 第52页 |
三、 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资金来源 | 第52-53页 |
四、 学习国外经验,改进国内并购基金管理模式 | 第53页 |
五、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开展业务做准备 | 第53页 |
六、 PE 可与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开创投资新模式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