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镉胁迫对二穗短柄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0页
 1 二穗短柄草研究现状第9-10页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第10-11页
 3 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的毒害及其抗性研究第11-15页
   ·重金属 Cd 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第11-14页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2页
     ·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2-13页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3页
     ·重金属引起 DNA 损伤及解聚第13-14页
   ·植物抗(耐)Cd 的解毒机制第14-15页
 4 Cd 胁迫对植物体内离子稳态的影响第15-16页
 5 Cd 胁迫对植物 MDA 含量的影响第16页
 6 Cd 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6-18页
 7 Cd 胁迫对植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18-19页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9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Cd 胁迫对二穗短柄草生长及无机离子稳态的影响第20-3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0-21页
   ·材料来源第20页
   ·实验试剂第20-21页
     ·1/2Hoagland 营养液第20页
     ·含镉的 Hoagland 营养液第20页
     ·实验的主要药品第20-21页
     ·实验仪器第21页
 2 材料栽培和处理第21-22页
   ·二穗短柄草的栽培第21页
   ·二穗短柄草镉胁迫处理第21-22页
 3 主要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2-23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2页
   ·含水量测定第22页
   ·生长量的测定第22-23页
   ·离子含量的测定第23页
 4 数据处理第23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含水量、鲜干比的变化第23-24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生长量的变化第24-25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25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Na~+、K~+含量的变化第25-26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Ca~(2+)、Mg~(2+)含量的变化第26-27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Si~(4+)、S~(2-)含量的变化第27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Cd2+含量的变化第27-28页
 6 讨论第28-32页
第三章 Cd 胁迫对二穗短柄草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第32-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2页
   ·材料来源第32页
   ·实验试剂第32页
     ·实验的主要药品第32页
     ·实验仪器第32页
 2 材料栽培和处理第32页
 3 抗氧化酶的测定第32-36页
   ·MDA 含量测定第32-33页
     ·测定原理第32-33页
     ·MDA 提取第33页
     ·测定步骤:第33页
     ·MDA 含量计算第33页
   ·CAT 活性测定第33-34页
     ·测定原理第33页
     ·粗酶液提取第33页
     ·测定步骤:第33-34页
     ·CAT 活性计算第34页
   ·POD 活性测定第34-35页
     ·测定原理第34页
     ·粗酶液提取第34页
     ·测定步骤第34页
     ·POD 活性计算第34-35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5页
     ·测定原理第35页
     ·测定方法第35页
     ·结果计算第35页
   ·SOD 活性测定第35-36页
     ·测定原理第35页
     ·粗酶液提取第35页
     ·测定步骤第35-36页
     ·SOD 活性计算第36页
 4 数据处理第36页
 5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MDA 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SOD 活性的变化第37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POD 活性的变化第37-38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 CAT 活性的变化第38-39页
   ·不同浓度 Cd 胁迫下二穗短柄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39页
 6 讨论第39-42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42-44页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2页
 2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第42-43页
 3 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导师简介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HhERF基因百脉根的遗传转化及抗病、耐盐与抗旱性分析
下一篇:盐生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HgNHX1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