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对改善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
附表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3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教育戏剧的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教育戏剧的概念及目标 | 第13-14页 |
·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的区别 | 第14页 |
·本研究所用的教育戏剧模式及选用原因 | 第14-16页 |
·教育戏剧的发展及现状 | 第16-17页 |
·同伴关系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同伴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同伴关系的意义 | 第18页 |
·高中生同伴关系特点 | 第18-19页 |
·同伴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教育戏剧用于高中生同伴关系干预的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3 教育戏剧的干预研究 | 第22-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设计 | 第22页 |
·研究对象及筛选 | 第22-23页 |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干预活动的实施 | 第23-26页 |
·干预阶段 | 第23-24页 |
·干预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每次干预活动的完整流程 | 第25-26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教育戏剧干预前后测量结果 | 第26-27页 |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前测结果分析 | 第26页 |
·对照组、干预组的前后测比较 | 第26-27页 |
·教育戏剧干预过程中对干预成员行为变化的观察记录 | 第27-28页 |
·同班同学对参与成员干预前后变化的评价 | 第28-29页 |
·教育戏剧干预后成员的评价反映 | 第29-33页 |
5 讨论 | 第33-36页 |
·干预效果的分析 | 第33-34页 |
·干预组的变化 | 第33页 |
·对照组的变化 | 第33-34页 |
·干预效果的归因讨论 | 第34-36页 |
·从干预的方法来看 | 第34-35页 |
·从干预的客观条件来看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