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中药提取工艺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中药提取工艺指标成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化学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体外抗菌活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中药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中药提取工艺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抗感染 NZ 方提取物制备工艺评价方法学研究 | 第21-35页 |
第一节 化学评价方法学研究 | 第21-2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指标成分 P 的制备 | 第21-22页 |
·指标成分 P 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23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3-25页 |
·样品测定 | 第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27页 |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25-26页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药效评价方法学研究 | 第28-3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体外抑菌环实验(K-B 纸片法) | 第28页 |
·最低抑菌浓度实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实验) | 第28-29页 |
·样品分析 | 第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抑菌环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抗感染 NZ 方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提取方法研究 | 第35-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材料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超声提取法 | 第35页 |
·加热回流法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页 |
·紫外分析实验结果 | 第36页 |
·最低抑菌浓度(药效学)实验结果 | 第3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抗感染 NZ 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 第37-4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5页 |
·考察单因素 | 第37-41页 |
·正交试验优化 NZ 方提取物制备工艺 | 第41-42页 |
·综合评价法优化 NZ 方提取物制备工艺 | 第42-43页 |
·比较试验及放大验证实验 | 第43-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NZ 方提取物 HPLC 分析方法研究 | 第47-5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7页 |
·材料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NZ 方提取物 HPLC 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 第47-48页 |
·HPLC 法分析 NZ 方样品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49-52页 |
·专属性 | 第49-50页 |
·线性 | 第50页 |
·精密度 | 第50-51页 |
·稳定性 | 第51页 |
·重复性 | 第51页 |
·加样回收率 | 第51-52页 |
·NZ 方提取物样品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NZ 方提取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55页 |
·NZ 方提取物的质量研究 | 第55-56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56页 |
·首次建立了NZ方提取物化学和药效学的评价方法 | 第56页 |
·首次拟定了NZ方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