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保候审适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取保候审适用问题分析 | 第13-29页 |
一、 取保候审适用的现状 | 第13-16页 |
(一) 适用率和认知度整体提高 | 第13-14页 |
(二) 担保选择的倾向性较明显 | 第14-15页 |
(三) 执行监管实施情况不乐观 | 第15-16页 |
二、 取保候审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一) 程序功能被异化 | 第16-17页 |
(二) 担保效果不理想 | 第17-19页 |
(三) 执行监管困难多 | 第19页 |
(四) 权利救济有缺漏 | 第19-20页 |
(五)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20-21页 |
三、 取保候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1-29页 |
(一) 立法缺陷的制约 | 第21-23页 |
(二) 工作机制的制约 | 第23-27页 |
(三) 实施主体的制约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适用取保候审的基本理念 | 第29-38页 |
一、 基于人权保障理念的分析 | 第29-32页 |
(一) 人权保障理念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 刑事诉讼视角下的人权保障理念的基本内容 | 第30-31页 |
(三) 人权保障理念对取保候审适用的指导意义 | 第31-32页 |
二、 基于正当程序理念的分析 | 第32-38页 |
(一) 正当程序理念的内涵 | 第33-34页 |
(二) 正当程序理念对取保候审适用的价值 | 第34-35页 |
(三) 正当性程序理念对取保候审适用的指导意义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解决取保候审适用问题的若干建议 | 第38-53页 |
一、 健全工作机制 | 第38-43页 |
(一) 完善取保候审申请程序 | 第38-39页 |
(二) 完善取保候审裁决程序 | 第39-42页 |
(三) 设立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增强担保效果 | 第43-47页 |
(一) 合理选择担保方式 | 第43-46页 |
(二) 落实保证人责任 | 第46-47页 |
三、 加强监管力度 | 第47-50页 |
(一) 明确“禁止令”的具体涵盖范围 | 第47-49页 |
(二) 增加社会机构的辅助监管职能 | 第49页 |
(三) 加强对被取保候审人的监管与处罚 | 第49-50页 |
四、 完善取保候审检察监督机制 | 第50-53页 |
(一) 强化法律监督的意识 | 第50-51页 |
(二) 提升法律监督的能力 | 第51页 |
(三) 拓宽法律监督的渠道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