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一. 绪论 | 第12-22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2-20页 |
1. 详细解题 | 第12-14页 |
2. 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 | 第14-20页 |
3. 前人研究不足及展开意义 | 第20页 |
(三) 写作方法 | 第20-22页 |
二. 黄冈地区地方志、《湖北文征》中的碑刻和含有教育信息的碑刻分析 | 第22-38页 |
(一) 黄冈地区地方志和《湖北文征》现存碑刻的基本情况 | 第22-32页 |
1. 黄冈地区地方志和《湖北文征》中碑刻的构成 | 第22-25页 |
2. 按《荆楚碑刻文献的集成整理与研究》分类下的两种文献的碑刻构成 | 第25-28页 |
3. 重出(重复出现)之外实有碑刻构成 | 第28-29页 |
4. 黄冈地区地方志和《湖北文征》碑刻在各朝代的分布 | 第29-32页 |
(二) 两种文献中含有教育信息的碑刻情况 | 第32-38页 |
1. 两种文献中含有教育信息的碑刻在各朝代的分布 | 第32-34页 |
2. 两种文献含有教育信息的碑刻在各类碑刻中的分布 | 第34-35页 |
3. 两种文献含有教育信息碑刻总体情况 | 第35-36页 |
4. 两种文献含有教育信息的碑刻分类 | 第36-38页 |
三. 碑刻中所反映教育建筑的修建及社会文化图像 | 第38-75页 |
(一) 修建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 第38-58页 |
1. 首倡及参与者身份统计 | 第38-40页 |
2. 绅士请修与官员请修的联系与区别 | 第40-46页 |
3. 修建资金的主要来源对象和资金的特殊来源渠道探讨 | 第46-52页 |
4. 风水选址中官绅民如何看待“形势家” | 第52-58页 |
(二) 地方的官绅士民在修建中的博弈 | 第58-69页 |
1. 官员报本与在绅民中塑造领导形象 | 第58-60页 |
2. 绅的兴学义举及维护自身权力 | 第60-66页 |
3. 士的积极支持和普通民众的追随 | 第66-69页 |
(三) 部分教育建筑修建不能成功的原因 | 第69-75页 |
1. 资金缺乏 | 第70-72页 |
2. 领事人怠慢 | 第72-73页 |
3. 领事人走后群龙无首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