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坫《论语后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 钱坫的生平研究 | 第10-11页 |
| 2. 钱坫的书法成就研究 | 第11页 |
| 3. 钱坫的音韵学、考据学方面研究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步骤与方法 | 第12-13页 |
| 一、钱坫的生平及成就 | 第13-18页 |
| (一) 钱坫生平 | 第13-15页 |
| (二) 钱坫的成就 | 第15-18页 |
| 二、钱坫《论语后录》的体例 | 第18-26页 |
| (一) 考异本 | 第18-19页 |
| (二) 校谬勘 | 第19-20页 |
| (三) 钩佚说 | 第20-21页 |
| (四) 补剩义 | 第21-22页 |
| (五) 正旧注 | 第22-23页 |
| (六) 采通论 | 第23-24页 |
| (七) 存众说 | 第24-26页 |
| 三、《论语后录》的注释内容 | 第26-37页 |
| (一) 字词训释 | 第26-31页 |
| 1. 辨字音 | 第26-28页 |
| 2. 释词义 | 第28-29页 |
| 3. 明句读 | 第29-30页 |
| 4. 析章句 | 第30-31页 |
| (二) 专名训释 | 第31-34页 |
| 1. 人名 | 第31-32页 |
| 2. 地名 | 第32页 |
| 3. 典制 | 第32-34页 |
| (三) 其他 | 第34-37页 |
| 1. 交代背景 | 第34页 |
| 2. 追溯来源 | 第34-35页 |
| 3. 判断是非 | 第35-37页 |
| 四、《论语后录》的价值与不足 | 第37-43页 |
| (一) 《论语后录》的价值 | 第37-39页 |
| (二) 《论语后录》的不足 | 第39-43页 |
| 1. 存在取论片面之处 | 第39-40页 |
| 2. 引用古籍考证的过程中抄写有误 | 第40-41页 |
| 3. 书中引用的书名、篇名混杂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