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义和庄地区第四纪浅层沉积特征及地质建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的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况 | 第16-21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环境 | 第17-21页 |
第三章 义和庄地区浅层沉积物和地层特征 | 第21-33页 |
·沉积物特征 | 第21-28页 |
·细砂 | 第21-22页 |
·粉砂 | 第22-23页 |
·泥质粉砂 | 第23-24页 |
·粉砂质泥 | 第24-25页 |
·泥 | 第25-26页 |
·贝壳层 | 第26-27页 |
·钙质结核 | 第27页 |
·碳酸盐矿物 | 第27-28页 |
·沉积构造 | 第28页 |
·地层划分对比 | 第28-33页 |
·地层划分 | 第29-31页 |
·地层对比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义和庄地区浅层沉积特征 | 第33-62页 |
·沉积相和沉积演化 | 第33-46页 |
·钻孔沉积相 | 第33-42页 |
·沉积演化 | 第42-46页 |
·沉积环境的粒度响应 | 第46-52页 |
·样品采集及分析化验 | 第46页 |
·粒度分布与粒度参数 | 第46-49页 |
·粒度参数交会图与C-M图 | 第49-52页 |
·重矿物特征 | 第52-62页 |
·取样位置与分析参数 | 第53-54页 |
·重矿物种类和含量 | 第54-57页 |
·重矿物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重矿物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义和庄地区浅层地质模型及勘探意义 | 第62-86页 |
·激发层的标准 | 第62-64页 |
·静力触探识别岩性 | 第64-68页 |
·静力触探的解释 | 第64-66页 |
·静力触探解释的检验 | 第66-68页 |
·沉积物分布规律 | 第68-81页 |
·垂向分布规律 | 第68-73页 |
·平面分布规律 | 第73-81页 |
·地质模型 | 第81-84页 |
·激发层的选择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