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疏浚淤泥的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9页 |
·疏浚淤泥简述 | 第9-10页 |
·我国疏浚淤泥概况 | 第9页 |
·环保疏浚概况 | 第9页 |
·疏浚淤泥物理化学性质 | 第9-10页 |
·疏浚淤泥对环境的危害 | 第10-11页 |
·疏浚淤泥的处理现状 | 第11-15页 |
·疏浚淤泥的减量化处理 | 第11-13页 |
·疏浚淤泥的稳定化处理 | 第13页 |
·疏浚淤泥的无害化处理 | 第13-14页 |
·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处理 | 第14-15页 |
·疏浚淤泥干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15-16页 |
·疏浚淤泥干燥的可行性 | 第15页 |
·疏浚淤泥干燥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常见干燥方法及其干燥机理 | 第16-17页 |
·热干燥及其机理 | 第16页 |
·微波干燥及其机理 | 第16-17页 |
·太阳能干燥及其机理 | 第17页 |
·红外干燥及其机理 | 第17页 |
·超声波预处理技术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疏浚淤泥基本物性测试 | 第19-21页 |
·初始含水率 | 第19-20页 |
·密度的测定 | 第20页 |
·容重与孔隙率 | 第20页 |
·pH值的测定 | 第20页 |
·可溶性含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 第20-21页 |
·有机质的测定 | 第21页 |
·疏浚淤泥干燥动力学研究 | 第21-24页 |
·不同干燥方式对淤泥干燥性能的研究 | 第21页 |
·化学调控对疏浚淤泥红外干燥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21-22页 |
·性能测试 | 第22页 |
·干燥模型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76页 |
·滇池疏浚淤泥的特性 | 第24页 |
·疏浚淤泥的基本物性 | 第24页 |
·疏浚淤泥粒径分布 | 第24页 |
·疏浚淤泥的对流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24-42页 |
·疏浚淤泥的对流干燥特性研究 | 第24-29页 |
·疏浚淤泥对流干燥的干燥模型 | 第29-36页 |
·疏浚淤泥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 第36-41页 |
·疏浚淤泥干燥过程中活化能的研究 | 第41-42页 |
·疏浚淤泥的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42-52页 |
·不同含水率疏浚淤泥的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 第42-44页 |
·不同厚度疏浚淤泥的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44-51页 |
·疏浚淤泥微波干燥的微观形貌 | 第51-52页 |
·疏浚淤泥的红外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52-67页 |
·疏浚淤泥的红外干燥特性研究 | 第52-57页 |
·疏浚淤泥红外干燥的干燥模型 | 第57-62页 |
·疏浚淤泥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 第62-66页 |
·疏浚淤泥干燥过程中活化能的研究 | 第66-67页 |
·疏浚淤泥红外干燥的化学调控研究 | 第67-76页 |
·LYG-1调控研究 | 第67-71页 |
·复合药剂调控研究 | 第71-76页 |
4 结论 | 第76-78页 |
5 展望 | 第78-7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8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