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1 前言第10-23页
   ·人工湿地概述第10-16页
     ·人工湿地分类第10-13页
     ·人工湿地组成及作用第13页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第13-15页
     ·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第15页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5-16页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第16-20页
     ·国内外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人工湿地技术的创新发展第18-19页
     ·人工湿地研究的趋势和方向第19-20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工艺路线第21-22页
     ·技术创新第22-23页
2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选择及系统构建研究第23-33页
   ·人工湿地池型选择研究第23-25页
     ·湿地池型的选择与比较第23-24页
     ·不同湿地组合工艺的对比第24页
     ·湿地前处理工艺的选择第24-25页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新技术的提出第25-26页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技术简介第25-26页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技术的特点第26页
   ·复式潜流湿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第26-32页
     ·湿地前处理单元构建第26-28页
     ·复式潜流湿地系统构建第28页
     ·复式潜流湿地系统组成第28-32页
     ·复式潜流湿地系统运行第32页
   ·前处理与复式潜流湿地组合工艺特点第32-33页
3 复式潜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试验研究第33-51页
   ·试验装置与工艺流程第33-35页
     ·试验装置第33-34页
     ·工艺流程第34页
     ·植物选择第34-35页
   ·试验水质及方法第35-37页
     ·试验水质第35-36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6页
     ·试验仪器及药品第36页
     ·试验方法第36-37页
   ·运行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37-43页
     ·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水力负荷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38-40页
     ·水深变化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0-42页
     ·曝气方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湿地有机物的分布特性研究第43-45页
     ·湿地有机物的分布特性第43页
     ·湿地有机物的季节性变化第43-44页
     ·基质对有机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碳源补充对TN去除的影响第45-47页
     ·试验条件第45页
     ·结果及讨论第45-47页
     ·试验小结第47页
   ·复式潜流湿地正交试验第47-50页
     ·正交试验第47页
     ·结果分析第47-48页
     ·试验比较第48-49页
     ·试验讨论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复式潜流湿地净化体系试验研究第51-73页
   ·模拟湿地冬季运行试验第51-60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冬季低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第57-60页
   ·室外湿地原污水净化试验第60-65页
     ·试验设备与条件第60-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复合人工湿地净化含盐废水试验第65-70页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复合湿地净化体系正交试验第70-71页
     ·正交试验分析第70页
     ·试验小结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复式潜流湿地碎石床流态试验及堵塞问题研究第73-81页
   ·复式潜流湿地碎石床流态试验第73-74页
     ·试验装置第73-74页
   ·结果与分析第74-76页
     ·湿地碎石床孔隙率的测定第74-75页
     ·湿地水体流态观察测定第75-76页
   ·人工湿地池型优化及设计参数确定第76-77页
     ·人工湿地池型优化方向第76-77页
     ·复式潜流湿地设计参数确定第77页
   ·复式潜流湿地堵塞问题研究第77-79页
     ·堵塞的背景及意义第77-78页
     ·堵塞机理第78页
     ·堵塞的解决措施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6 复合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第81-89页
   ·示范工程简介第81-82页
     ·工程概况第81页
     ·工程施工第81-82页
     ·材料组成第82页
   ·工程设计依据第82-88页
     ·进水水质第82页
     ·工程设计第82-83页
     ·工程进展第83-85页
     ·工程小结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7 结论第89-90页
8 展望第90-91页
9 参考文献第91-98页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8-99页
11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炭基固体磺酸对水体中酚类物质的吸附研究
下一篇:滇池疏浚淤泥的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