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1 导论 | 第16-3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2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基本约定及题解 | 第23-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25-28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3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5-37页 |
| 2 “会计理论丛林”综述 | 第37-80页 |
| ·从会计本质观看会计理论丛林 | 第39-45页 |
| ·会计的本质:意识形态观 | 第40-41页 |
| ·会计的本质:商业语言观 | 第41页 |
| ·会计的本质:历史记录观 | 第41页 |
| ·会计的本质:现时经济现实观 | 第41-42页 |
| ·会计的本质:商品观 | 第42页 |
| ·会计的本质:信息系统观 | 第42-43页 |
| ·会计的本质:艺术观 | 第43-44页 |
| ·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观 | 第44页 |
| ·会计的本质:控制系统观 | 第44-45页 |
| ·从会计理论的构建路径看会计理论丛林 | 第45-52页 |
| ·非理论路径 | 第46页 |
| ·演绎路径 | 第46-47页 |
| ·归纳路径 | 第47-48页 |
| ·伦理路径 | 第48页 |
| ·社会学路径 | 第48-49页 |
| ·宏观经济路径 | 第49-50页 |
| ·事项路径 | 第50页 |
| ·行为路径 | 第50-51页 |
| ·预测路径 | 第51-52页 |
| ·实证路径 | 第52页 |
| ·从研究范式看会计理论丛林 | 第52-59页 |
| ·人类学/归纳范式 | 第54页 |
| ·真实收益/演绎范式 | 第54-55页 |
| ·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 | 第55-56页 |
|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 | 第56-57页 |
|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 | 第57-58页 |
| ·信息/经济学范式 | 第58-59页 |
| ·从历史演进的脉络看会计理论丛林 | 第59-70页 |
| ·Scott Henderson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 第59-65页 |
| ·Craig Deegan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 第65-68页 |
| ·葛家澍、杜兴强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 第68-70页 |
| ·从研究主流和前沿看会计理论丛林 | 第70-77页 |
| ·小结 | 第77-80页 |
| 3 会计学的学科属性 | 第80-105页 |
| ·研究会计学学科属性的理论意义 | 第80-83页 |
| ·会计学的经济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 第83-87页 |
| ·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 第87-89页 |
| ·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假说 | 第89-91页 |
| ·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论证 | 第91-102页 |
| ·经济学与管理学——使命与界限 | 第91-97页 |
| ·会计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匹配性与节点 | 第97-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5页 |
| 4 会计经济学构想——理论基础 | 第105-133页 |
| ·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新近发展 | 第105-127页 |
|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 第106页 |
| ·古典经济学时期 | 第106-110页 |
|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 第110-112页 |
| ·现代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时期 | 第112-114页 |
| ·当代经济学——学派林立时期 | 第114-126页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第126-127页 |
|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 第127-133页 |
|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 第127-130页 |
|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 第130-133页 |
| 5 会计经济学构想——演绎推理 | 第133-223页 |
| ·古典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 | 第133-169页 |
| ·古典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 第133-139页 |
| ·古典经济学下的会计经济学架构 | 第139-169页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会计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推理 | 第169-173页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 第170-171页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 第171-173页 |
| ·新古典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173-188页 |
|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 第173-180页 |
| ·新古典经济学下的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180-188页 |
| ·现代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188-193页 |
| ·现代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 第188-191页 |
| ·现代经济学下社会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 第191-193页 |
| ·当代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193-223页 |
| ·信息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193-201页 |
| ·新制度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 第201-212页 |
| ·其他经济学分支对会计经济学的影响 | 第212-223页 |
| 6. 会计经济学构想——经验证据 | 第223-249页 |
|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审各种会计本质观 | 第223-226页 |
|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理论的构建路径 | 第226-232页 |
|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研究范式 | 第232-236页 |
| ·以会计经济学的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 第236-242页 |
| ·以会计经济学的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研究主流和前沿 | 第242-244页 |
|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审其他的会计理论研究 | 第244-249页 |
| 研究结论 | 第249-2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27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