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4-16页 |
一、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体系及主要职能 | 第16-18页 |
一、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能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经验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特色 | 第19-21页 |
一、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范围与特征 | 第19-20页 |
二、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实践 | 第21-25页 |
一、 美国实践--直接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 | 第21-22页 |
二、 德国实践--实行间接工程质量监督 | 第22-23页 |
三、 法国实践--运用法律及经济手段实行工程质量监督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制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不科学 | 第26-27页 |
二、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权责不明 | 第27页 |
三、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实践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内容重点存在偏差 | 第28页 |
二、 缺乏监督责任主体行为的有效手段 | 第28-29页 |
三、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手段落后 | 第29页 |
四、 监督方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0-32页 |
一、 旧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需要不相适应 | 第30-31页 |
二、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过度注重理论层面 | 第31-32页 |
三、 建筑行业发展迅猛而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未能及时跟上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完善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思路与措施 | 第34-44页 |
第一节 明确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的发展方向 | 第34-35页 |
一、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市场化 | 第34-35页 |
二、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专业化 | 第35页 |
三、 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法制化 | 第35页 |
第二节 健全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制 | 第35-37页 |
一、 健全宏观层次的政府质量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二、 健全微观层次的政府质量监督机制 | 第37页 |
第三节 转变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方式 | 第37-39页 |
一、 实现监督由微观控制向宏观制约转变 | 第38页 |
二、 实行全过程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 | 第38页 |
三、 探索建立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和担保制度 | 第38-39页 |
四、 充分发挥建设工程质量信用评价功能 | 第39页 |
第四节 完善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具体措施 | 第39-43页 |
一、 强化宏观统筹控制 | 第39-40页 |
二、 创新政府监管机制 | 第40-41页 |
三、 加大专项检查力度 | 第41-42页 |
四、 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