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乳腺癌简介 | 第7页 |
·早期乳腺肿瘤概述 | 第7-11页 |
·早期乳腺肿瘤诊断指标 | 第7-8页 |
·早期乳腺肿瘤症状特点 | 第8-9页 |
·早期乳腺肿瘤检测手段 | 第9-11页 |
·超宽带微波技术及应用 | 第11-14页 |
·超宽带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超宽带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检测 | 第12-13页 |
·超宽带微波检测乳腺癌优点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 FDTD 方法的乳房模型及吸收边界原理 | 第17-31页 |
·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简介 | 第17-18页 |
·二维 FDTD 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使用 FDTD 方法建立乳房模型的优点 | 第18页 |
·电磁场吸收边界条件 | 第18-29页 |
·完全匹配层(PML)简介 | 第18-19页 |
·卷积完全匹配(CPML)简介 | 第19-20页 |
·CPML 中复频移扩展坐标变量 | 第20-21页 |
·完全匹配吸收条件 | 第21页 |
·时域完全匹配吸收条件 | 第21-22页 |
·卷积项的离散形式 | 第22-24页 |
·附加项递归卷积算法 | 第24-27页 |
·肿瘤检测的卷积完全匹配层参数设置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乳房模型吸收边界的计算机仿真及成像 | 第31-45页 |
·非色散乳房模型吸收边界 | 第31-37页 |
·吸收边界分层结构 | 第31-33页 |
·非色散乳房模型吸收边界计算机模型及验证 | 第33-37页 |
·乳房模型 CPML 边界的色散情况 | 第37-42页 |
·色散 CPML 条件 | 第37-38页 |
·色散乳房模型吸收边界计算机模型及验证 | 第38-42页 |
·使用 CPML 吸收边界的模型仿真成像结果 | 第42-44页 |
·非色散成像结果 | 第42-43页 |
·色散成像结果 | 第43-44页 |
·CPML 边界成像效果分析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乳房模型仿真成像及天线系统设计 | 第45-63页 |
·超宽带天线概述 | 第45-47页 |
·超宽带天线发展历史 | 第45-46页 |
·新型超宽带天线理念 | 第46-47页 |
·应用于乳腺肿瘤检测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 第47-50页 |
·用于乳腺癌检测的阵列天线 | 第50-52页 |
·基于不同天线阵列的乳房模型仿真成像系统 | 第52-61页 |
·引入天线阵列的人体色散乳房模型 | 第52-56页 |
·肿瘤成像效果分析 | 第56-60页 |
·多次成像分析 | 第60-61页 |
·天线系统的选择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