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响函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 ·非基于灵敏度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14-16页 |
| ·基于灵敏度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修正的基本理论 | 第21-33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2-23页 |
| ·频率比较法 | 第22页 |
| ·频响函数置信度准则(FRAC) | 第22-23页 |
| ·模态比例因子准则(MSF) | 第23页 |
| ·模态置信度准则(MAC) | 第23页 |
| ·自由度的匹配 | 第23-26页 |
| ·Guyan 静态缩聚法 | 第24页 |
| ·改进的静态缩聚法 | 第24-25页 |
| ·模态减缩 | 第25-26页 |
|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理论 | 第26-31页 |
| ·Berman 矩阵修正法 | 第27-28页 |
| ·元素型修正法 | 第28页 |
| ·基于设计参数灵敏度的模型修正法 | 第28-31页 |
| ·修正方法的选择准则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模型修正的改进方法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一般理论 | 第33-37页 |
| ·基于模态参数的求解频响函数 | 第33-35页 |
| ·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理论 | 第35-37页 |
| ·阻尼模型的确定 | 第37-38页 |
| ·Rayleigh 阻尼模型 | 第37-38页 |
| ·复阻尼模型 | 第38页 |
| ·Liang 阻尼模型 | 第38页 |
| ·三参数阻尼模型 | 第38页 |
| ·改进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模型修正方法 | 第38-39页 |
| ·实例验证与研究 | 第39-45页 |
| ·Rayleigh 阻尼模型算例 | 第40-42页 |
| ·Liang 阻尼模型算例 | 第42-43页 |
| ·三参数阻尼模型 | 第43-44页 |
| ·算例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模型修正影响因素及试验数据筛选原则 | 第46-64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 ·试验数据筛选原则 | 第47-59页 |
| ·有限元仿真算例与模拟试验 | 第47-50页 |
| ·试验数据筛选的验证过程 | 第50-59页 |
| ·基于频响函数模型修正误差分析 | 第59页 |
| ·刚度与阻尼都存在误差的模型修正 | 第59-63页 |
| ·试验测试与初始有限元比较 | 第60-61页 |
| ·对刚度、阻尼系数的模型修正 | 第61-62页 |
| ·修正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舱段结构振动测试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 | 第64-79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试验件模型简介 | 第64-65页 |
| ·建立有限元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65-66页 |
| ·舱段模型动力学测试试验 | 第66-69页 |
| ·振动测试试验加载和边界情况 | 第66-67页 |
| ·试验使用仪器设备 | 第67页 |
| ·试验布置及步骤 | 第67-68页 |
| ·舱段结构模态试验结果 | 第68-69页 |
| ·舱段模型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修正 | 第69-78页 |
| ·修正程序的编译流程 | 第69-70页 |
| ·舱段有限元模型减缩 | 第70-71页 |
| ·修正参数的选择 | 第71-72页 |
| ·舱段模型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72-76页 |
| ·舱段模型修正结果总结与误差分析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79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