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基于改性聚乙烯亚胺的聚阳离子基因传递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64页
   ·基因治疗概述第14-16页
   ·常用的基于高分子的基因传递系统第16-33页
     ·基于聚赖氨酸的阳离子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第16-21页
       ·聚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PLL-g-PEG)第17-18页
       ·聚赖氨酸和靶向配体的轭合物第18-20页
       ·三倍体系统(Terplex system)第20-21页
     ·基于聚乙烯亚胺的阳离子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第21-26页
       ·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PEI-g-PEG)第22-23页
       ·聚乙烯亚胺与靶向配基的轭合物第23-25页
       ·水溶性的类脂聚合物(water-soluble lipopolymer,WSLP)第25-26页
     ·生物可降解的多聚阳离子基因传递系统第26-28页
       ·生物可降解的聚赖氨酸类似物(Poly(α-[4-aminobutyl]-L-glycolicacid,PAGA)第27页
       ·聚β-氨基酯(Poly(β-amino ester)s)第27-28页
       ·聚2-氨基乙基丙烯磷酸酯(Poly(2-aminoethyl propylene phosphate),PPE-EA)第28页
       ·可降解的聚乙烯亚胺(Degradable PEIs)第28页
     ·基于多糖(Polysaccharide)的基因传递系统第28-30页
       ·环糊精(Cyclodextrin)第28-30页
       ·壳聚糖(Chitosan)第30页
     ·基于树形高分子(Dendrimer)的基因传递系统第30-32页
     ·基于中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基因传递系统第32-33页
   ·阳离子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的机制第33-34页
   ·阳离子高分子介导基因传递的主要屏障第34-40页
     ·细胞内摄阶段第35-37页
     ·内涵体逃逸阶段第37-38页
     ·经细胞质进入细胞核阶段第38-40页
   ·克服主要屏障提高基因转染效率的方法第40-42页
     ·细胞内摄阶段第40-41页
     ·内涵体逃逸阶段第41-42页
     ·经细胞质进入细胞核阶段第42页
   ·选题思路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64页
第二章 简易制备含有聚乙烯亚胺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因载体第64-86页
   ·前言第64-65页
   ·实验部分第65-70页
     ·试剂第65页
     ·聚琥珀酰亚胺(PSIs)的合成第65-66页
     ·聚琥珀酰亚胺接枝聚乙烯亚胺(PSI-g-PEIs,PSPs)的合成第66页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66页
     ·细胞培养第66-67页
     ·pDNA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第67页
     ·PSPs的细胞存活率的检测第67页
     ·酸碱滴定第67-68页
     ·PSP/pDNA复合物的制备第68页
     ·凝胶电泳第68页
     ·PSP/pDNAs复合物电势和粒径的测定第68页
     ·扫描电镜(SEM)第68-69页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实验第69页
     ·荧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82页
     ·PSPs的合成及表征第70-74页
     ·细胞毒性第74页
     ·缓冲能力第74-76页
     ·凝胶电泳第76-77页
     ·复合物的电势和粒径第77-78页
     ·形态学观察第78-79页
     ·体外转染第79-81页
     ·细胞吞噬实验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三章 聚乙二醇修饰的聚琥珀酰亚胺接枝聚乙烯亚胺载体的合成及应用第86-108页
   ·前言第86页
   ·实验部分第86-90页
     ·试剂第86-87页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的聚乙二醇(PEG-NCO)的合成第87页
     ·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乙烯亚胺接枝聚琥珀酰亚胺(PSI-g-PEI-g-PEGs)的合成第87页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87-88页
     ·细胞培养第88页
     ·pDNA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第88页
     ·PSI-g-PEI-g-PEGs的细胞存活率的检测第88页
     ·酸碱滴定第88-89页
     ·PSI-g-PEI-g-PEG/pDNAs复合物的制备第89页
     ·凝胶电泳第89页
     ·PSI-g-PEI-g-PEG/pDNAs复合物粒径和电位的测定第89页
     ·扫描电镜(SEM)第89页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实验第89-90页
     ·荧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第90页
     ·统计学分析第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04页
     ·PSI-g-PEI-g-PEGs的合成与表征第90-94页
     ·细胞毒性第94-96页
     ·缓冲能力第96-97页
     ·凝胶电泳第97-98页
     ·粒径和电位的测定第98-99页
     ·复合物形态的观察第99-101页
     ·体外转染第101-103页
     ·细胞吞噬实验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四章 基于聚乙烯亚胺的肝靶向载体有效地介导p53基因的转染第108-140页
   ·前言第108-109页
   ·实验部分第109-116页
     ·试剂第109-110页
     ·乳糖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接枝聚琥珀酰亚胺(PSI-g-PEI-g-LA)的合成第110页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110页
     ·细胞培养第110页
     ·pDNA的分离和纯化第110-111页
     ·PSI-g-PEI-g-LA的细胞存活率的检测第111页
     ·酸碱滴定第111页
     ·PSI-g-PEI-g-LA/pDNAs复合物的制备第111-112页
     ·凝胶电泳第112页
     ·PSI-g-PEI-g-LA/pDNAs复合物粒径和电位的测定第112页
     ·扫描电镜(SEM)第112页
     ·复合物的体外转染实验第112-114页
       ·荧光素酶分析第112-113页
       ·定量的绿色荧光蛋白分析第113页
       ·定性的绿色荧光蛋白分析第113页
       ·pGL-3细胞内吞的形态学鉴定第113-114页
     ·蛋白印迹分析第114页
     ·细胞凋亡分析第114-116页
       ·细胞凋亡率分析第114-115页
       ·细胞凋亡形态学鉴定第115-116页
     ·统计学分析第116页
   ·结果与讨论第116-134页
     ·PSI-g-PEI-g-LA的合成及表征第116-119页
     ·细胞毒性第119-121页
     ·缓冲能力第121-122页
     ·凝胶电泳第122-123页
     ·复合物的电势和粒径第123-124页
     ·复合物形态的观察第124-125页
     ·体外转染第125-130页
     ·p53的蛋白印迹分析和细胞凋亡分析第130-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无机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下一篇:用于局部基因传递的负载载体/pDNA及载体/shRNA复合物的膜和微球传递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