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百31断块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1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1-18页 |
1 引言 | 第18-3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裂缝性储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裂缝性储层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裂缝性储层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裂缝性储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裂缝性储层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裂缝性储层研究的趋势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29-32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30-3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2-34页 |
2 油田地质概况 | 第34-42页 |
·地理及勘探开发简况 | 第34-35页 |
·区域地层框架及构造背景 | 第35-37页 |
·油层组划分及断块构造特征 | 第37-42页 |
·油层组划分 | 第37-38页 |
·断块构造特征 | 第38-42页 |
3 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 | 第42-59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2-49页 |
·岩石组份特征 | 第42-44页 |
·岩石类型及结构特征 | 第44-46页 |
·粘土矿物类型 | 第46-48页 |
·岩石成熟度 | 第48-49页 |
·储层沉积相特征 | 第49-52页 |
·源岩特征 | 第49-50页 |
·物源方向 | 第50-51页 |
·沉积相分析 | 第51-52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2-53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53-59页 |
·孔隙类型 | 第53-56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56-57页 |
·孔隙结构参数与物性之间的关系 | 第57-59页 |
4 裂缝识别 | 第59-101页 |
·裂缝分类 | 第59-60页 |
·裂缝识别 | 第60-70页 |
·宏观裂缝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岩芯裂缝描述及统计 | 第62-64页 |
·成像测井裂缝统计 | 第64-67页 |
·裂缝测井响应及识别 | 第67-70页 |
·裂缝参数计算 | 第70-78页 |
·裂缝参数计算模型 | 第70-72页 |
·裂缝储层类型划分 | 第72页 |
·储层参数计算 | 第72-76页 |
·单井处理结果及评价 | 第76-78页 |
·随机地震反演 | 第78-87页 |
·随机反演概述 | 第78-85页 |
·随机反演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地震属性分析 | 第87-94页 |
·地震属性分类和标定 | 第87-89页 |
·叠后地震属性裂缝检测 | 第89-94页 |
·裂缝成因分析 | 第94-101页 |
·构造应力场分析 | 第94-96页 |
·岩石力学性质分析 | 第96-97页 |
·裂缝与构造位置关系 | 第97-98页 |
·裂缝成因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98-101页 |
5 裂缝性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 第101-118页 |
·随机模拟原理简介 | 第101-103页 |
·储层建模的目的 | 第101-102页 |
·储层建模的主要方法 | 第102-103页 |
·裂缝性储层建模的特点 | 第103-105页 |
·储层构造建模 | 第105-108页 |
·数据质量监控 | 第105-106页 |
·构造建模 | 第106-10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7-108页 |
·岩相模拟 | 第108-111页 |
·岩相分类 | 第108-109页 |
·岩相建模 | 第109-111页 |
·储层物性模拟 | 第111-116页 |
·孔隙度模拟 | 第111-113页 |
·渗透率模拟 | 第113-115页 |
·含水饱和度模拟 | 第115-116页 |
·储量计算 | 第116页 |
·地质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 第116-118页 |
·模型不确定性影响因素 | 第116-117页 |
·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 | 第117-118页 |
6 裂缝分布预测 | 第118-132页 |
·裂缝预测思路 | 第118-119页 |
·模糊逻辑及神经网络方法简介 | 第119-123页 |
·模糊逻辑简介 | 第119-121页 |
·神经网络简介 | 第121-123页 |
·裂缝指示参数曲线的建立 | 第123-124页 |
·输入参数的选择及模糊排队 | 第124-128页 |
·裂缝分布预测 | 第128-132页 |
·裂缝分布概率预测 | 第128-129页 |
·裂缝展布方位预测 | 第129-13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32-134页 |
·问题讨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