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地区文物考古论文

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5页
第1章 辽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研究第15-81页
   ·小珠山遗址材料再分析——辽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序列标尺的构建第17-25页
     ·1978 年第一次发掘材料的再分析第17-20页
     ·2006、2008 年发掘材料的再分析第20-22页
     ·小珠山遗址各期遗存的文化性质第22-25页
   ·小珠山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25-34页
     ·材料确认第26-29页
     ·分期与年代第29-34页
   ·后洼上层文化的内涵与年代第34-40页
     ·后洼上层文化应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第35-36页
     ·部分材料文化属性的判断第36-39页
     ·年代判断第39-40页
   ·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40-52页
     ·典型遗址出土材料分析第41-46页
     ·文化分期第46-47页
     ·年代判断第47-52页
   ·偏堡子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52-58页
     ·发现与研究历程第52-54页
     ·关于材料的两点说明第54-55页
     ·文化分期第55-58页
     ·年代讨论第58页
   ·小珠山上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58-79页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第59-63页
     ·文化分期第63-77页
     ·年代判断第77-79页
   ·辽东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坐标的确立第79-81页
第2章 辽西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研究第81-133页
   ·小河西文化的界定与年代第81-88页
     ·小河西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第82-85页
     ·小河西文化的界定第85-87页
     ·小河西文化的年代第87-88页
   ·兴隆洼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88-98页
     ·材料分析第89-96页
     ·遗址材料的分段研究第96页
     ·文化分期第96-97页
     ·年代判断第97-98页
   ·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98-105页
     ·以往学者关于赵宝沟文化分期问题的认识第99-102页
     ·材料确认第102-104页
     ·赵宝沟文化分期的整合研究第104-105页
     ·年代判断第105页
   ·红山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105-122页
     ·最新发表材料的期别分析第107-120页
     ·红山文化的分期第120页
     ·红山文化的年代第120-122页
   ·小河沿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122-131页
     ·以往的分期和年代研究第123-125页
     ·本文分期的思路第125-126页
     ·三个发展阶段的确立第126-130页
     ·文化分期与年代第130-131页
   ·辽西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的建立第131-133页
第3章 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研究第133-159页
   ·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133-140页
     ·材料说明第133-135页
     ·单位分组第135-136页
     ·各组定年第136-139页
     ·文化分期第139-140页
   ·太子河上游地区三种新石器遗存辨析第140-146页
     ·遗址材料的再分析第140-144页
     ·三种文化遗存的析出及其性质第144-146页
   ·水洞下层文化的特征与年代第146-150页
     ·文化特征第146-147页
     ·年代推定第147-150页
   ·北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150-158页
     ·材料确认与分布范围第150-151页
     ·文化分期第151-155页
     ·年代判断第155-158页
   ·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的建立第158-159页
第4章 松辽分水岭南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研究第159-171页
   ·西梁文化的特征与年代第159-163页
     ·文化特征与材料确认第160-162页
     ·年代分析第162-163页
   ·哈民忙哈文化的特征与年代第163-167页
     ·文化特征第164-165页
     ·年代讨论第165-167页
   ·南宝力皋吐类型的分期与年代第167-170页
   ·松辽分水岭南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的建立第170-171页
第5章 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时空框架的重构第171-179页
   ·时间坐标的比较第171-173页
   ·十个时段的划分第173-175页
   ·前之字纹时代、之字纹时代、后之字纹时代的提出第175-177页
   ·时空框架的构建第177-179页
第6章 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谱系格局第179-203页
   ·四个文化系统的划分第179-187页
     ·之字纹系统:以陶器表面施之字纹为标识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第180-181页
     ·刻划纹系统:以陶器表面施刻划纹为标识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第181-183页
     ·堆纹系统:以陶器表面施泥条堆纹为标识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第183-185页
     ·绳纹系统:以陶器表面施绳纹为标识的考古学文化系统第185-187页
     ·关于南宝力皋吐类型的说明第187页
   ·原生型与次生型——文化系统形成的两种类型第187-189页
   ·一地式与异地式——文化系统演进的两种模式第189-190页
   ·文化系统的互动及格局变迁第190-203页
     ·前之字纹时代(公元前 5600 年之前)第190-191页
     ·之字纹时代(公元前 5600 年~公元前 3000 年)第191-198页
     ·后之字纹时代(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2000 年)第198-200页
     ·小结第200-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15页
附图第215-33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第337-339页
后记第339-340页

论文共3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31年国民会议述论
下一篇:红山文化玉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