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主要观点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大学精神的涵义 | 第17-21页 |
·科学精神层面 | 第17-18页 |
·人文精神层面 | 第18页 |
·独立与自由精神层面 | 第18-19页 |
·创新与批判精神层面 | 第19页 |
·开放与包容精神层面 | 第19-21页 |
第3章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21-24页 |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21页 |
·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 第21-22页 |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 第22-23页 |
·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 第23-24页 |
第4章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 第24-28页 |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贯彻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 第24页 |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 第24-25页 |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延伸 | 第25-26页 |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 第26页 |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榜样和典型的正能量引导作用 | 第26-28页 |
第5章 兰州理工大学“红柳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 第28-31页 |
·弘扬“红柳精神”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第28-29页 |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 第28页 |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第28-29页 |
·拥有健康的体魄 | 第29页 |
·弘扬“红柳精神”是提升文化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 第29-31页 |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生活化 | 第29-30页 |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化 | 第30页 |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诗意化 | 第30-31页 |
第6章 创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策 | 第31-41页 |
·通过教育途径,加强校园文化观念的引导 | 第31-34页 |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引导 | 第31-32页 |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引导 | 第32-33页 |
·通过灵活运用教材引导 | 第33-34页 |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 | 第34-38页 |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品牌 | 第34页 |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 第34-35页 |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35-38页 |
·注重实践的引导,加强校园文化的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 | 第38-41页 |
·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科技创新活动 | 第38页 |
·开展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 | 第38-39页 |
·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观调研活动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