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肺炎及支气管肺炎的定义 | 第13页 |
·肺炎的定义 | 第13页 |
·支气管肺炎的定义 | 第13页 |
2. 祖国医学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祖国医学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理解 | 第13页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机 | 第13-15页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辩证分型 | 第15页 |
3. 现代医学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 第15-16页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 | 第16页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 第16-17页 |
4. 内病外治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研究 | 第17-21页 |
·药物灌肠法 | 第18页 |
·推拿按摩 | 第18-19页 |
·超短波理疗 | 第19页 |
·拔罐法 | 第19-20页 |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法 | 第20页 |
·中药外敷护理干预 | 第20-21页 |
·超声雾化护理干预 | 第21页 |
5. 展望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3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研究的诊断与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 第23-24页 |
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 第24页 |
·抽样方法 | 第24页 |
·样本量的确定 | 第24页 |
·分组方法 | 第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设计 | 第24-25页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4. 研究步骤 | 第26-32页 |
·本研究的准备阶段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实施阶段 | 第27-32页 |
5. 资料收集的过程 | 第32页 |
6. 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 第32页 |
7. 质量控制 | 第32-33页 |
·研究的准备阶段 | 第32页 |
·研究的实施阶段 | 第32-33页 |
·本研究的评价 | 第33页 |
8. 研究的伦理学处理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41页 |
1. 研究前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一般资料情况和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34-35页 |
·四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的比较 | 第34-35页 |
·试验前四组患儿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35页 |
2. 试验前后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各项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35-37页 |
·四组患儿试验前后发热程度的比较 | 第35页 |
·四组患儿试验前后咳嗽程度的比较 | 第35-36页 |
·四组患儿试验前后呼吸程度的比较 | 第36页 |
·四组患儿试验前后痰壅程度的比较 | 第36页 |
·四组患儿试验前后肺部听诊的比较 | 第36-37页 |
3. 试验后四组患儿症状体征的组间比较 | 第37-39页 |
·四组患儿试验后发热程度的组间比较 | 第37页 |
·四组患儿试验后咳嗽程度的组间比较 | 第37-38页 |
·四组患儿试验后呼吸程度的组间比较 | 第38页 |
·四组患儿试验后痰壅程度的组间比较 | 第38-39页 |
·四组患儿试验后肺部听诊的组间比较 | 第39页 |
4. 四组患儿试验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7页 |
1 研究方案的选择 | 第41-43页 |
·中药外敷护理干预的选择 | 第41-42页 |
·超声雾化护理干预的选择 | 第42-43页 |
2 本研究试验前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43-44页 |
·患儿一般资料情况的比较 | 第43-44页 |
·试验前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44页 |
3 试验前后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各项症状体征的比较 | 第44页 |
4. 试验后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体征的组间比较 | 第44-45页 |
5. 试验后四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6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