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传体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引言 | 第8-12页 |
·苏辙生平 | 第8页 |
·苏辙传体文的类别 | 第8-9页 |
·苏辙传体文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苏辙传体文的研究意义与要点 | 第10-12页 |
2.一位孤独的忧患者——《颍滨遗老传》论略 | 第12-24页 |
·《颍滨遗老传》的忧患情结 | 第12-15页 |
·忧君情结 | 第12-13页 |
·忧国情结 | 第13-14页 |
·忧民情结 | 第14页 |
·忧己情结 | 第14-15页 |
·《颍滨遗老传》的叙事特征 | 第15-19页 |
·仿史以叙生平事 | 第15-18页 |
·记言以明心志 | 第18-19页 |
·《颍滨遗老传》的历史意义 | 第19-24页 |
·揭露了北宋中叶的社会矛盾 | 第19-20页 |
·揭示了造成社会矛盾的深刻原因 | 第20-21页 |
·展示了正直睿智的忧国者形象 | 第21-24页 |
3.一群高雅脱俗的逝者——苏辙碑志文管窥 | 第24-34页 |
·生动鲜活的传主形象 | 第24-28页 |
·官宦形象 | 第24-26页 |
·女性形象 | 第26-27页 |
·僧人形象 | 第27-28页 |
·苏辙碑志文的思想性 | 第28-31页 |
·颂扬忧民的思想 | 第28-29页 |
·赞誉遵礼守常的女性观 | 第29-30页 |
·肯定普度众生与心性自然的佛教思想 | 第30-31页 |
·苏辙碑志文的艺术个性 | 第31-34页 |
·运用倒叙与顺叙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 第31页 |
·采用以叙事为主以议论为辅的行文体制 | 第31-32页 |
·使用主次分明不蔓不枝的写作手法 | 第32-34页 |
4.一组卑微的“有道者”——苏辙底层人物传剖析 | 第34-42页 |
·卑微的“有道者”形象 | 第34-36页 |
·有道者的象征意义 | 第36-39页 |
·对浩然正气的追求 | 第36-37页 |
·对狂直之道的契合 | 第37-38页 |
·对信义之道的肯定 | 第38-39页 |
·底层人物传的艺术创新 | 第39-42页 |
·明暗交织,抒写人生哲学 | 第39-40页 |
·深入浅出,追求旨意窈深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