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弘道诗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2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 杨弘道生平及思想 | 第10-20页 |
·杨弘道生平 | 第10-15页 |
·青少年时期失去双亲生活困顿 | 第10-11页 |
·中年时期四处为官颠沛流离 | 第11-14页 |
·晚年时期归隐家乡著书立说 | 第14-15页 |
·杨弘道思想 | 第15-20页 |
·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理学思想与佛道思想 | 第16-17页 |
·流落异朝的遗民心理 | 第17-20页 |
2 杨弘道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20-41页 |
·忧国忧民 | 第20-27页 |
·战争之苦 | 第20-22页 |
·亡国之哀 | 第22-24页 |
·民生之艰 | 第24-27页 |
·用世抒怀 | 第27-33页 |
·用世精神 | 第27-29页 |
·怀才不遇 | 第29-33页 |
·写景抒情 | 第33-37页 |
·对景物的描写 | 第33-35页 |
·寄寓感慨 | 第35-37页 |
·朋友之谊 | 第37-41页 |
·友人间游欢的情趣 | 第37-38页 |
·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 第38-41页 |
3 杨弘道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41-49页 |
·诗歌风格 | 第41-44页 |
·沉郁凝重、慷慨大气 | 第41-43页 |
·温厚平和、冲淡旷达 | 第43-44页 |
·诗歌语言 | 第44-47页 |
·质朴平稳、明白流畅 | 第44-45页 |
·简洁凝练、多有情志 | 第45-47页 |
·擅用典故 | 第47-49页 |
4 杨弘道的诗学思想 | 第49-57页 |
·强调诗歌的载道作用 | 第49-50页 |
·反对旧陈,主张创新 | 第50-51页 |
·诗穷而后工的创作理念 | 第51-53页 |
·强调诗歌的交流功能 | 第53页 |
·宗唐的创作倾向 | 第53-54页 |
·诗歌创作要随性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杨弘道诗歌系年 | 第6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