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木陶瓷的制备 | 第12-15页 |
·原材料的选取 | 第13-14页 |
·陶瓷化烧结工艺 | 第14-15页 |
·木陶瓷的结构研究 | 第15-16页 |
·木陶瓷的主要性能 | 第16-17页 |
·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原材料热重分析 | 第20-25页 |
·芦苇的热重分析 | 第20-21页 |
·酚醛树脂的热重分析 | 第21-23页 |
·芦苇/酚醛树脂混合料的热重分析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 | 第25-42页 |
·芦苇秆粉末的制备 | 第25-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原材料的理化性能 | 第27-29页 |
·芦苇基陶瓷坯块的高压热模成形工艺 | 第29-39页 |
·高压成形设备与模具 | 第29-30页 |
·高压热模成形工艺与参数优化 | 第30页 |
·高压热模成形工艺与参数优化 | 第30-39页 |
·高压热模成形工艺特点 | 第39页 |
·陶瓷化烧结工艺的确定 | 第39-41页 |
·烧结试样的准备 | 第39-40页 |
·烧结工艺的制定 | 第40-41页 |
·烧结过程与控制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芦苇基陶瓷的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碳得率 | 第42页 |
·体积收缩率 | 第42页 |
·表观密度 | 第42-43页 |
·开口气孔率 | 第43页 |
·静曲强度 | 第43页 |
·原料配比对芦苇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原料配比对芦苇基陶瓷碳得率和尺寸收缩的影响 | 第43-45页 |
·原料配比对芦苇基陶瓷表观密度和开口气孔率的影响 | 第45页 |
·原料配比对芦苇基陶瓷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烧结温度对芦苇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46-50页 |
·烧结温度对芦苇基陶瓷碳得率和尺寸收缩的影响 | 第46-48页 |
·烧结温度对芦苇基陶瓷表观密度和开口气孔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烧结温度对芦苇基陶瓷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芦苇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51-59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1-55页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分析原理 | 第51-52页 |
·不同原料配比下芦苇基陶瓷的XRD分析 | 第52-53页 |
·不同炭化温度下芦苇基陶瓷的XRD分析 | 第53-5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5-57页 |
·分析方法 | 第55页 |
·显微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芦苇/紫铜复合陶瓷材料制备与应用初探 | 第59-63页 |
·芦苇/紫铜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 | 第59页 |
·芦苇/紫铜复合陶瓷材料的性能 | 第59-62页 |
·基本性能 | 第60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60-6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61-62页 |
·应用初探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