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过程——事件分析法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9-21页 |
2 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理论及主要概念 | 第21-30页 |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 第21-26页 |
·结构二重性 | 第22-24页 |
·结构:规则与资源 | 第24页 |
·制度:意义、资源与合法性 | 第24-25页 |
·行动、行动者与能动性:反思性监控与权力 | 第25-26页 |
·林南基于社会结构与行动互动的社会资本理论 | 第26-30页 |
·行动与结构的“双向构建”:实践导向 | 第27-28页 |
·结构、行动和资源的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3 “国美之争”的过程分析 | 第30-45页 |
·“国美之争”的过程 | 第30-41页 |
·矛盾初现:陈强黄弱 | 第32-34页 |
·矛盾激化:斗争展开 | 第34-37页 |
·暂时制衡:双方博弈 | 第37-40页 |
·时局扭转:黄强陈弱 | 第40-41页 |
·“国美之争”的本质 | 第41-45页 |
·企业内部权力的斗争:创始人vs职业经理人 | 第41-42页 |
·民族资本与国际资本的角逐:黄光裕家族vs贝恩资本 | 第42-43页 |
·公众的舆论导向:民意的力量 | 第43页 |
·政府的策略性支持:价值判断与选择 | 第43-45页 |
4 “国美之争”中行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 | 第45-64页 |
·行动:争夺控制权 | 第45-53页 |
·行动者、意识、反思性:个人资本 | 第45-48页 |
·行动的合理化过程:工具理性与传统权威 | 第48-49页 |
·行动者动机:目的合理性行动 | 第49-53页 |
·结构:董事会中心主义 | 第53-61页 |
·结构制约行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 | 第54-58页 |
·结构促进行动:位置与资源——社会资本 | 第58-61页 |
·行动与结构的双向建构 | 第61-64页 |
5 结论与个案的扩展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个案的扩展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