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责任与大学生责任教育 | 第11-16页 |
·责任与责任教育的内涵 | 第11-12页 |
·责任的内涵 | 第11-12页 |
·责任教育的内涵 | 第12页 |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含义及其内容 | 第12-13页 |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含义 | 第12-13页 |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 | 第13页 |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时代价值 | 第13-16页 |
·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 第14页 |
·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合格人才的必要准备 | 第14-15页 |
·是弥补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上的缺陷现状的现实必需 | 第15-16页 |
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的现状 | 第16-31页 |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特点及现状 | 第16-26页 |
·重视个人价值实现,但个人责任意识淡化 | 第16-19页 |
·认识到家庭的重要,但家庭责任意识减弱 | 第19-22页 |
·注重人际关系交往,但交往趋向功利化 | 第22-23页 |
·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但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强烈 | 第23-25页 |
·具有较强烈的国家忠诚意识,但个人角色定位模糊 | 第25-26页 |
·大学生责任能力的基础及存在的不足 | 第26-31页 |
·具有基本的责任判断能力,但责任认知能力较低 | 第26-27页 |
·具有简单的测证能力,但责任选择能力较差 | 第27页 |
·具有对他人评判的能力,但自身责任履行能力较弱 | 第27-28页 |
·具有责任认错能力,但责任反思能力较迟钝 | 第28-29页 |
·具有基本的纠正能力,但责任失误补救能力不强 | 第29-31页 |
3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家庭责任教育存在的缺陷 | 第31-32页 |
·家庭责任教育内容的片面狭窄 | 第31页 |
·家长的疏忽或不良示范 | 第31页 |
·家长对子女的责任教育方式与方法不当 | 第31-32页 |
·学校责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32-33页 |
·学校教育的目标存在偏差 | 第32页 |
·学校责任教育内容不完善 | 第32-33页 |
·学校教师队伍责任意识不强 | 第33页 |
·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 第33-35页 |
·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 第34页 |
·社会法制不健全的因素 | 第34页 |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反面事实的不良效应 | 第34-35页 |
·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缺失和自我教育的欠缺 | 第35-38页 |
·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发展不成熟 | 第35-36页 |
·大学生公民责任基本能力不具备 | 第36页 |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欠缺 | 第36-38页 |
4 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教育培养的思考 | 第38-50页 |
·大学生责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 第38-39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素质发展的目标 | 第38页 |
·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 第38-39页 |
·坚持发展性原则 | 第39页 |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 | 第39-50页 |
·发挥好家庭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40-41页 |
·强化高校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 第41-44页 |
·优化社会责任教育环境 | 第44-48页 |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A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