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容忍网络传输优化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表格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DTN概述 | 第14-18页 |
| ·DTN环境特征 | 第15-16页 |
| ·Bundle存储转发特性 | 第16-17页 |
| ·DTN会聚层特性 | 第17-18页 |
| ·DTN数据传输有效吞吐量的挑战 | 第18-20页 |
| ·DTN节点存储资源面临的新挑战 | 第20-21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1-2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22-23页 |
| 第2章 DTN传输性能问题分析 | 第23-35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DTN面临的传输性能问题 | 第23-26页 |
| ·DTN中的有效吞吐量问题 | 第23-25页 |
| ·DTN节点的存储效率问题 | 第25-26页 |
| ·会聚层LTP协议传输机制 | 第26-28页 |
| ·深空环境下的DTN通信场景 | 第28-32页 |
| ·深空骨干网及其传输性能 | 第28-30页 |
| ·深空通信中的信道模型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 第3章 端到端有效吞吐量提升机制 | 第35-53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相关工作 | 第35-37页 |
| ·系统模型 | 第37-42页 |
| ·有效吞吐量和传输开销的定义 | 第37-38页 |
| ·Bundle单跳传输开销模型 | 第38页 |
| ·Bundle单跳交付延迟模型 | 第38-40页 |
| ·端到端有效吞吐量模型 | 第40-42页 |
| ·端到端有效吞吐量提升机制 | 第42-44页 |
| ·优化分析与启发式求解方法 | 第42-43页 |
| ·端到端有效吞吐量增强算法 | 第43-44页 |
| ·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44-50页 |
| ·Bundle单跳交付延迟分析 | 第45-46页 |
| ·端到端有效吞吐量分析 | 第46-48页 |
| ·GEA算法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 第4章 节点存储资源管理机制 | 第53-65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相关工作 | 第53-55页 |
| ·系统模型 | 第55-56页 |
| ·节点存储资源释放速率的定义 | 第55-56页 |
| ·节点存储资源释放速率模型 | 第56页 |
| ·节点存储资源管理机制 | 第56-59页 |
| ·NSR的优化分析与求解 | 第57-58页 |
| ·节点存储资源释放速率增强算法 | 第58-59页 |
| ·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59-64页 |
| ·节点存储资源释放速率分析 | 第59-61页 |
| ·节点容量和链路状态对NSR的影响 | 第61-63页 |
| ·NEA算法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 ·论文总结 | 第65-66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