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隐于环境中的建筑风景--石上纯也建筑设计特征探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第2章 石上纯也作品的“消隐”观念背景 | 第11-29页 |
| ·石上纯也建筑生涯的发展历程及其作品概述 | 第11-16页 |
| ·历史背景与时代环境 | 第16-19页 |
| ·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 | 第16-18页 |
| ·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 ·“超平”文化 | 第19-23页 |
| ·浮世绘 | 第20页 |
| ·文化概念上的“超平” | 第20-22页 |
| ·当代建筑中的“超平” | 第22-23页 |
| ·建筑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 第23-27页 |
| ·白派 | 第23-26页 |
| ·70后建筑师群体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石上纯也作品的“消隐”特征探析 | 第29-43页 |
| ·等级的“消隐” | 第29-32页 |
| ·空间组织上的去等级化 | 第29-31页 |
| ·建筑构成要素的均质化 | 第31-32页 |
| ·体量的“消隐” | 第32-34页 |
| ·形态构成的弱化 | 第32-33页 |
| ·失重状态的放大 | 第33-34页 |
| ·维度的“消隐” | 第34-36页 |
| ·不同维度间的缩减 | 第34-35页 |
| ·同一维度中的超常尺度 | 第35-36页 |
| ·界面的“消隐” | 第36-41页 |
| ·建筑外部的维护界面 | 第37-39页 |
| ·建筑内部的分隔界面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石上纯也作品的“消隐”设计实现 | 第43-55页 |
| ·结构的方法 | 第43-48页 |
| ·位置法 | 第43-46页 |
| ·预变形法 | 第46-48页 |
| ·材料与构造 | 第48-54页 |
| ·案例一:KAIT工坊 | 第48-50页 |
| ·案例二:Table | 第50-52页 |
| ·案例三:展览作品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61-65页 |
| 附录一 | 第65-67页 |
| 附录二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