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修辞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理论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关于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其他影视形态的修辞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 文献类 | 第14-16页 |
2 期刊类 | 第16-17页 |
3 学术论文类 | 第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修辞环境的生发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大众文化语境 | 第19-22页 |
一 上下文语境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情感表达的需要 | 第20-21页 |
三 影像话语的归属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媒介文化语境 | 第22-25页 |
一 制作技术的创新性 | 第23页 |
二 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元素 | 第25-41页 |
第一节 纪实影像 | 第26-30页 |
一 对比突出的色彩搭配 | 第26-28页 |
二 平行交纵的叙事结构 | 第28-29页 |
三 简约轻快的画面节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音乐音响 | 第30-34页 |
一 同期声 | 第30-31页 |
二 背景配乐 | 第31-33页 |
三 自然音响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解说词 | 第34-37页 |
一 语言修辞 | 第34-35页 |
二 逻辑修辞 | 第35-37页 |
第四节 空镜 | 第37-39页 |
一 交待故事的环境背景 | 第38页 |
二 时空转换的手段 | 第38-39页 |
三 表达深远的意境 | 第39页 |
第五节 微距拍摄 | 第39-41页 |
一 视觉影像的直观冲击 | 第40页 |
二 灵魂的显现和凝思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方法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声画合一 | 第41-44页 |
一 声音与情感的渗透 | 第42-43页 |
二 情感与画面的交融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声画对位 | 第44-46页 |
一 声画对立 | 第44-45页 |
二 声画平行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声画分立 | 第46-49页 |
一 声画互衬 | 第46-47页 |
二 声画分离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艺术拓展 | 第49-53页 |
第一节 视野开拓的本土化修辞影像 | 第49-51页 |
一 国际化的制作模式 | 第49-50页 |
二 匠心独运的修辞模式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视听语言修辞的自身局限性 | 第51页 |
第三节 视听语言修辞的可塑性探寻 | 第51-53页 |
一 细节表达的艺术性 | 第52页 |
二 情感意义的结构化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