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热还原法制备硅负极材料及纳米氧化铁的可控合成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9-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2-14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4-17页 |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 第17-18页 |
·锂离子电池隔膜 | 第18页 |
·硅负极材料 | 第18-24页 |
·硅负极材料充放电机制 | 第19-21页 |
·硅负极材料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硅负极材料改进方法 | 第22-23页 |
·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27-28页 |
·材料的物化表征 | 第28-29页 |
·电池的制作 | 第29-30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镁热还原法制备硅材料原理与实现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镁热还原法热力学分析 | 第32-33页 |
·镁热还原法反应机理 | 第33-35页 |
·镁热还原法装置和参数设计 | 第35-38页 |
·实验装置设计 | 第35-37页 |
·实验参数确定 | 第37-38页 |
·镁热还原法产物分析及实验设计 | 第38-41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还原产物分析 | 第38-39页 |
·碳包覆二氧化硅的还原产物分析 | 第39-40页 |
·镁热还原法制备碳硅复合材料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纳米结构硅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43-61页 |
·引言 | 第43页 |
·镁热还原法制备硅纳米球负极材料 | 第43-53页 |
·SiO_2纳米球的制备和表征 | 第43-45页 |
·硅纳米球的制备和表征 | 第45-50页 |
·碳含量对碳硅纳米球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50-53页 |
·中空纳米硅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53-60页 |
·硅中空纳米球的制备 | 第53-55页 |
·空心纳米硅材料可控制备 | 第55-59页 |
·空心纳米硅碳材料电化学性能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纳米结构α-Fe_2O_3的可控合成研究 | 第61-79页 |
·引言 | 第61页 |
·纳米结构α-Fe_2O_3材料的制备 | 第61-62页 |
·不同形貌α-Fe_2O_3的形成过程探究 | 第62-68页 |
·纳米结构α-Fe_2O_3的形成机理 | 第68-71页 |
·纳米结构α-Fe_2O_3的可控合成 | 第71-74页 |
·纳米α-Fe_2O_3磁学应用举例 | 第74-78页 |
·磁性Fe_3O_4/C材料制备和物化表征 | 第74-77页 |
·Fe_3O_4/C材料的磁学性能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