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银行集团内部交叉风险及其监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2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文献综述第13-20页
     ·金融脆弱性理论相关研究第13-14页
     ·银行集团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研究第17-19页
     ·针对银行集团风险的监管研究第19-20页
   ·论文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第20-22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主要创新点第22-24页
第2章 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的内涵和特征界定第24-34页
   ·银行集团风险的内涵第24-30页
     ·银行集团的界定第24-25页
     ·银行集团风险的概念与特征第25页
     ·银行集团风险的分类第25-26页
     ·交叉风险的分类第26-30页
   ·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的特征及传染机制第30-32页
     ·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的特征第30-31页
     ·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的影响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基于银行集团组织结构的交叉风险计量与评估第34-52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分析第34-38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复杂性的根源第34-36页
     ·组织结构复杂性对银行集团风险管理的影响第36-38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复杂性交叉风险的表现第38-42页
     ·过度杠杆化风险第39-40页
     ·内部利益冲突风险第40-42页
     ·信息透明度风险第42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复杂性交叉风险评估第42-51页
     ·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43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复杂性的管理熵分析第43-45页
     ·银行集团组织结构交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8页
     ·指标与权重计算处理方法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基于银行集团业务的交叉风险分析第52-92页
   ·我国银行集团交叉风险传染及触发源的一般探析第52-60页
   ·基于博弈模型的银信合作的风险传染机制第60-66页
     ·模型假设第61页
     ·信托公司博弈分析第61-63页
     ·合作银行客户博弈分析第63-65页
     ·风险传染效应分析第65-66页
   ·我国银行集团内部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风险传染分析——基于 CoVaR 模型的风险外溢效应分析第66-70页
   ·我国银行集团内部银行类机构与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分析第70-76页
   ·跨境风险传染机制分析第76-80页
   ·银行集团并表风险计量与评估第80-90页
     ·银行集团并表风险计量与评估机理第81-82页
     ·银行集团三个层次的风险加总模型第82-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国际现有监管方式比较分析第92-118页
   ·银行集团监管的国际沿革与最新实践第92-112页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监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第92-98页
     ·美国对银行集团监管的法律框架和要求第98-100页
     ·欧盟对银行集团的监管实践第100-103页
     ·英国的银行集团监管第103-108页
     ·香港对银行集团的监管第108-112页
   ·银行集团监管国际实践的比较第112-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6章 我国银行集团交叉风险监管探析第118-146页
   ·我国银行集团监管的现状评述第118-120页
   ·我国银行集团监管方式选择:重在交叉风险的并表监管第120-144页
     ·建立差异化的银行集团监管并表范围第121-122页
     ·我国银行集团的公司治理监管:针对集团复杂的组织架构风险第122-128页
     ·我国银行集团的内部交易监管:针对集团内部利益冲突风险第128-131页
     ·我国银行集团的资本监管:针对集团的并表风险第131-135页
     ·我国银行集团的风险隔离监管:针对集团的风险转移和风险传染第135-140页
     ·我国银行集团的跨境监管:针对集团的跨境风险第140-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7章 总结第146-150页
   ·研究总结第146-148页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人组织中家长式领导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微生物法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