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节能路由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主要贡献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33页 |
·本章引论 | 第15页 |
·研究范围与分类 | 第15-17页 |
·设备级节能技术研究 | 第17-24页 |
·设备休眠技术 | 第17-21页 |
·动态适配技术 | 第21-22页 |
·新型硬件设计技术 | 第22-23页 |
·设备级节能方案比较 | 第23-24页 |
·网络级节能技术研究 | 第24-31页 |
·域内节能路由 | 第24-28页 |
·数据中心网节能路由 | 第28-29页 |
·其它节能技术 | 第29-30页 |
·网络级节能方案比较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数据中心网络节能路由模型 | 第33-39页 |
·本章引论 | 第33页 |
·网络设备能耗模型 | 第33-35页 |
·通用能耗模型 | 第33-34页 |
·简化能耗模型 | 第34-35页 |
·节能路由模型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数据中心网络能效分析 | 第39-62页 |
·本章引论 | 第39-40页 |
·网络能效分析方法 | 第40-47页 |
·网络能耗计算 | 第40-41页 |
·网络能效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拓扑参数设置 | 第42-43页 |
·网络路由策略选择 | 第43-47页 |
·数据中心网络总能耗 | 第47-49页 |
·随负载变化的网络能耗 | 第49-53页 |
·拓扑规模影响 | 第50-51页 |
·休眠技术效果 | 第51页 |
·节能路由效果 | 第51-53页 |
·数据中心网络能耗有效性 | 第53-60页 |
·休眠技术影响 | 第53-55页 |
·拓扑规模影响 | 第55-56页 |
·网络负载影响 | 第56-58页 |
·网络性能阈值影响 | 第58页 |
·设备能耗数据影响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一种保证网络吞吐率的节能路由机制 | 第62-90页 |
·本章引论 | 第62-63页 |
·问题模型 | 第63-67页 |
·问题模型描述 | 第63页 |
·求解复杂度分析 | 第63-67页 |
·TGPAR 机制 | 第67-78页 |
·TGPAR 算法 | 第67-70页 |
·功能模块 | 第70-77页 |
·实现与部署考虑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 | 第78-89页 |
·实验设置 | 第78-79页 |
·基于交换机休眠粒度 | 第79-82页 |
·基于网络接口休眠粒度 | 第82-83页 |
·使用典型流量模式 | 第83-86页 |
·可靠性需求影响 | 第86-87页 |
·与其它方案比较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一种流抢占调度与路由结合的节能机制 | 第90-110页 |
·本章引论 | 第90-91页 |
·问题描述 | 第91-94页 |
·FPPAR 机制 | 第94-100页 |
·FPPAR 算法 | 第94-99页 |
·功能模块 | 第99-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109页 |
·实验设置 | 第100-101页 |
·网络流到达间隔影响 | 第101-102页 |
·网络流大小影响 | 第102-104页 |
·网络流数量影响 | 第104-105页 |
·网络流分布影响 | 第105-106页 |
·网络拓扑规模影响 | 第106-108页 |
·休眠模式切换时长影响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3-125页 |